国海证券认为可转债迎来跨越式发展良机
国海证券认为,银行发行可转债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股票市场的冲击。转债市场将在201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公司债市场,并形成银行主导可转债、地产主导公司债的有趣局面。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债大扩容不是利空,而是利好。
证券时报1月27日发表国海证券李杰明的文章指出,22日晚间,中国银行公告拟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00亿元,期限6年,债券票面利率不超过3%。可转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其他上市银行很可能会仿效。
2010年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四大行需要补充2000-3000亿元左右资本金已是公开的秘密,悬念只是采取何种补充方式而已。中行通过可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金,可谓是较为完美的折中。
可转债在转股前补充附属资本,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能直接提高资本充足率;此外,发行可转债不会立即对ROE等财务指标造成压力,而是伴随转股进程逐步摊薄,股本扩大的摊薄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被缓释,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小于直接股权融资。这样,实现了切切实实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股票市场的冲击。预计工行、建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很可能也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
截至22日收盘,沪深可转债存量12只,余额不到120亿元。可转债市场规模如此惨淡,不是需求少,而是供给少。若中行400亿元可转债顺利发行,市场规模即可翻几番;若工行、建行和其他上市银行纷纷仿效,可转债市场将在201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公司债市场(截至22日收盘公司债存量1134.9亿元)。并形成银行主导可转债、地产主导公司债的有趣局面。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债的大扩容不是利空,而是利好。目前可转债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在中国特殊的背景下对投资者而言违约风险几乎为零,因此买入可转债等于以一定的机会成本买入一个看涨期权:成本约为所放弃的同期金融债与可转债票息之差,而潜在收益是股票价格上涨触发转股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而且该超额收益很可能远高于投资普通债券所带来的传统票息收益和价差收益。
以中行为例,2.13的市净率略高于汇丰控股的1.82和渣打集团的1.95,低于恒生银行的4.04;而13、14倍的市盈率也较为合理。从绝对股价来看,目前不到4.2元的股价也仅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最恐慌时的3元左右高出30-40%。对于较为激进的机构投资者如基金、券商来说,估值合理的中行所发行的可转债,这个看涨期权吸引力不可谓不大(实际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发行时的转股条款)。因此,2010年可转债很可能成为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主战场。
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目前债券市场中高收益信用债与可转债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可转债对高收益信用债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尽管出于安全性等考虑,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等可能把小部分股票置换为可转债以降低市场风险,从而增加可转债的投资需求。然而,对于债券型基金而言,不存在股票替换为可转债,其出于业绩、排名等考虑会把部分债券特别是替代关系相对较高的高收益债券替换为可转债,从而出现对高收益信用债的挤压现象。特别是,在债券市场缺乏有效做空机制的情况下,做多可转债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在年内可转债发行比较多的时候,高收益信用债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