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举行婚礼的准新娘小许,在近日繁忙的婚礼筹备工作中突发意识丧失,是因劳累加剧进而引起的癫痫发作。家人马上医院就诊,在明确检查后发现颅内患有「海绵状血管畸形伴出血」,需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因其占位相对表浅,且海绵状血管畸形作为颅内的良性血管病变,预后一般较好。医生组织病例讨论后,对小许的手术治疗及康复还是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不同的是,小许本人却对治疗与手术显得格外的忧心……
看出小许情绪上的变化后,医生及护士对她进行了更加细致地询问,原来筹备了一大半的婚礼和小许专门为婚礼蓄起的长发才是她真正的忧心所在。对于手术及后续治疗小许十分相信我们医生,但作为一名准新娘,小许对术后的康复周期和投入正常生活的时间更为在意和焦虑。
在神经外科的疾病治疗中,为了方便手术切口设计、安装头架及术后护理等,手术患者术前备皮通常需要剃除全部的头部毛发,很多病人会在术前备皮理发时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甚至声泪俱下。因此,不少患者对于剔除头发的恐惧和排斥,甚至会大于开颅手术本身。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们在切除病灶、控制并发症和保护神经功能之外,应多以患者内在需求为中心,减少患者创伤和应激,照顾其心理和情感的需求。
资料图。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针对外科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通过应用各种循证医学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减轻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和应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学科综合技术运用措施。其最早应用于结直肠手术中,并已逐渐覆盖于骨科、妇科等广泛的外科领域。
而就神经外科而言,在追求更小的创伤和应激、更快的康复速度和更短的住院时间外,医生应在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医学人文价值观下,对于颅外切口的选择设计、患者头发的保留程度、术后的康复进程都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儿,却影响着患者是否能以更健康的心态,及更快的速度投入到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生活之中。
术前准备阶段,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指导其进行呼吸操的锻炼,以改善患者肺活量,并在排除术前血栓后由护士带着多做下肢活动;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医护联合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手术及术后不适有一定的了解,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同时要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其营养的需要。术前6小时禁止摄入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给予无水葡萄糖粉75g溶于~ml温开水口服,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并减轻患者的术后疲惫感。在研究后决定,对于留长发的患者可以帮助其编结发辫,在麻醉后于手术室内仅剃除切口旁2cm的头发,既不影响手术的进行,也不影响患者整个发型和外在形象,这样的做法大大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抵触情绪,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心情。
在术中阶段,实时监测患者体温,给予加温措施。通过用保温毯、术中静脉输入液体使用加温液体,冲洗液体使用加温液体等方法以此为患者保温,从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利于术后康复。因术前行下肢静脉超声明确患者无血栓形成,因此在术中全程使用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并且不对其进行下肢输液和下肢深静脉穿刺。
术后返回病房后,4小时后复查头部CT,无异常后开始饮用安素40g溶于~ml温开水。术后第一天进半流质饮食,若无不适第二天恢复普通饮食,同时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每天2~3次的下肢活动操,并将病床升高,使患者处于半卧位,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运动。术后第二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逐渐增加下床活动量。下床活动前使用下肢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采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强度评分、持续时间,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
小许在经过以上临床治疗过程后,于入院十日后保留着美丽的笑容与秀发顺利出院,并于如期举办了婚礼,还为科室医护人员带来了她饱含美好和幸福的喜糖。经过本次成功治疗积累的经验,科室医护更坚定信心要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推广到神经外科治疗过程中。
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要学会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全维度地提升围手术期生理、心理康复环境,控制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努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满足患者心理和情感需求,这个进阶式的发展方向使医学人文关怀内涵更充实和立体。
医学人文点评
医生眼中的“小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重大手术”,医务人员眼中的小问题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天大的问题”。由于医患双方看待疾病和诊疗行为的角度不同以及对医学知识掌握的差异,使双方在看待同一问题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指出:“了解你的病人不了解他的疾病更为重要”。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是努力给他最佳的诊疗效果,而且要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尊重和理解患者的忧虑与需求,并用我们掌握的成熟的医疗技术尽量满足患者的渴望,既要解决他的身体疾病,又要减轻他的心理负担。
医院在医疗实践中践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还准新娘小许以“佳期如许”,是临床医学与人文医学的完美融合,为我们的医务人员点赞。
点评人:赵铁夫
医院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医患办副主任
本篇作者简介:
王硕,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脑血管病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获得国家及省部科技奖励1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余篇,SCI论文80余篇。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专著6部、教材4部。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九五”到“十三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等。
来源:北京医管人文专刊
作者:医院神经外科王硕
编辑:薄梦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