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李欣东营报道近日,医院血管介入科在主任黄乐刚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胸水、腹水,并因腹水导致脐疝局部破裂的患者开展了国内先进技术——经脾静脉肝外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splenicveinex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SEPS),手术过程十分顺利,达到了良好效果。众所周知,肝炎后肝硬化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而肝硬化除了可以发展为肝癌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门静脉高压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有些患者可能还伴有胸腔积液以及肌少症。门静脉高压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非常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典型症状是大量呕血,而且肝硬化病人往往合并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白细胞严重下降,更加重了出血的风险和程度。但是,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首先想到的是内科治疗,很少有人知道介入治疗也是反复出血、顽固性腹水、肝硬化性胸水等症状的治疗方式。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科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等,但并没有解除曲张静脉的压力,非常容易复发,甚至治疗无效。传统外科转流、断流的手术因为创伤大、后期不能再次手术,目前已经很少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微创手术是经皮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shunt,TIPS/TIPSS),是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进行治疗的一种介入手术术式,即通过影像设备引导,在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分支间建立分流道,放置血管内支架,使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至体循环,从而降低门静脉的压力,与传统的外科分流或断流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可有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并发症。但在某些慢性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等情况下,传统的经皮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很难成功,有没有一种既微创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式是困扰医学专家的难题。医院血管介入科开展的经脾静脉肝外门体静脉分流术开创性地借鉴外科脾肾静脉分流手术的原理,仅仅通过颈部和上腹部穿刺点就达到了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并且,该手术与传统的经皮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最大区别是分流道不经过肝脏,建立分流道过程中病人无明显疼痛,仅通过局部麻醉就可以完成。该技术的成功实施,给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微创治疗的方式,为国内介入专家提供了额外的参考。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黄乐刚介绍,每一位病人都有其特殊性,虽然常规手段能够治疗绝大多数病人,但在特殊情况下,常规治疗方式是不能够成功的,因此需要针对每一位病人进行病情分析和手术方案的制定,这样才能够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