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围术期长程动态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1#

围术期,一般指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确定手术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直至基本康复,大致包括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围术期病人护理,与手术治疗结果以及病人的康复情况具有重要关系。由于围术期病患的生理及心理状况都较为虚弱,需要在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处理等方面做好定时监测与全面管理。尤其是手术后期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原发病和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是手术治疗结果最终成功的重要保障。

心律失常是围术期很常见的一种心血管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院侯立朝教授指出: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6%,且其中的多数都有临床意义。因此,围术期心电监护十分重要。

而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病因,不仅与病人术前原有的疾病有关,还与手术操作、麻醉用药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低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1]。

术前存在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组织损伤等疾病或并发症的病人,术后发病率往往比普通病患更高一些。

一般手术都需要进行麻醉处理,而麻醉用药如果使用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律失常。例如,乙醚麻醉过量会导致心脏停搏,氯氨酮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氟烷会引起心动过缓等。

体温下降也会引起心律失常,心率会随着体温下降而逐渐减慢,先快后慢,当体温低于34℃时,会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体温低于30℃则室颤阈减低,低于28℃易发生室颤。

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眼科手术中眼心反射、骨膜刺激、肺门周围操作、颅后窝及脑干手术、心脏直视手术、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等可引起心律失常。

从临床应用来看,围术期术前检查、术中监测、术后恢复期和ICU监测,以及心肺复苏期间,都需要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测[1]。

术前检查:了解病人的心率和心律,发现可能潜在的心脏问题,以及电解质和药物影响。

术中监测:可及时发现病人在麻醉和术中心血管功能异常问题,以及因疼痛、浅麻醉、缺氧早期和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心动过速,因深麻醉、内脏牵拉和胆心反射导致的心动过缓,二氧化碳潴留诱发的心律失常等问题。

术后恢复期及ICU中心电监测:主要针对术前有心血管疾病、明显心电图改变的病人,高龄和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病人,术中大量输血输液病人,以及术后发生过心血管意外或术后应用影响心血管药物的病人。

心肺复苏期间心电监测:可观察病人复苏效果,诊断各种心律失常,以便采取除颤等治疗措施。

对于胸外科开胸手术的例手术病人临床研究表明[2],心律失常是开胸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术后患者恢复,是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病人对手术的身心应变力、手术操作刺激、手术应激性、手术并发症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多数心律失常患者术后由于疼痛等原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或偶有心慌、心悸,因此,除了术前、术中的检查和监测,更需要在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尤其是术后48h-72h,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心律失常。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也是较为普遍的慢性病症。相关研究表明,在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术中、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术前[3]。动态心电监测对施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者能更好地了解心脏状态,对提高围手术期监测和治疗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以降低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即便是较为普遍的口腔科拔牙手术,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全身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来说,实施心电监护下拔牙具有很高的安全性[4]。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承受能力相对年轻壮年人士较弱,又或因自身携有其他合并慢性病症,因而在拔牙围术期需要承受更大的风险,专家建议老年人士可在心电监护下实施拔牙术[5]。

就具体的心电监护模式来说,比起间断式监测,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对于围术期病人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连续心电监测不仅可以持续观察病人的心电活动,持续监测心率变化,持续追踪心律,及时诊断心律失常状况,而且能够监测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并作为决定用药剂量的参考和依据[1]。

一组针对65岁以上老年病人,接受中等创伤非心脏手术,且其术前并未出现有意义的心肌缺血图形,对其进行80小时围术期连续动态心电监测的研究表明,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术中、术后早期疼痛等因素可诱发围术期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6]。因此,有必要对围术期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进行长时间连续动态心电监测,以及时掌握病人身体变化情况,发现潜在病症或诱发病症。

比起有连接线、需定点监测的设备,可随身携带、可移动监测的心电监测设备更适合围术期病人,尤其是术后心电监测。

如无特别医嘱,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对各脏器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能保持全身肌肉的正常张力,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保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7]。此外,还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尿潴留的形成和发生,避免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

因此,可实现长程连续动态监测,且便捷轻巧、可移动监测的设备,具有更大的健康监护效用。在有效监测患者实时心电状况的同时,不影响其术后活动与日常检查,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健康管理。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及资料:

[1]徐丹.大连医科大学(抚顺)医院,心电图监测及围术期心律失常.

[2]孙燕.胸外科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3(18):-.

[3]韩雪,李波,张红珊,等.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监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学杂志,,18(2):-.

[4]吴云龙,廖学娟,张永明,等.心电监护拔牙安全性的探讨[J].华西医学,(4):-.

[5]宋宏杰.老年人拔牙:建议心电监护拔牙[J].家庭医学,(02):56.

[6]李燕青,马颂章,李新华,陈兰,王丽琪,赵立明.围手术期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80小时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1):40-41.

[7]邸志勇.医院主任医师,博禾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