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肺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是其重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猝死。早期有效治疗,对预防血栓延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静脉血流和保留静脉瓣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取栓。单纯抗凝治疗的效果比较差,而手术取栓的创伤比较大。目前,外科治疗方案推荐的主要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

医院对收治住院的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导管接触溶栓(观察组,42例)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对照组,31例),旨在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6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7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溶栓时间短、尿激酶总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保存率低,而治疗前后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用量,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法的选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可以累及不同年龄段,其症状的轻重与血栓累及血管的部位、静脉管腔闭塞程度、有无侧支循环等相关。根据血栓累及血管的部位,分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应该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溶解静脉血栓,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阻塞静脉的通畅和保留静脉瓣膜功能。抗凝治疗可以抑制血栓在深静脉管腔内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预防血栓复发,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疾病的病死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治疗方案。然而单纯抗凝治疗难以直接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不能有效地防止血栓脱落。在抗凝基础上积极溶栓治疗可以增加血栓的溶解率,恢复静脉通畅,减少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保存瓣膜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和导管接触溶栓的比较

经外周静脉系统给予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便和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导管接触溶栓通过经皮穿刺将多侧孔的溶栓导管插入深静脉血栓,直接灌注溶栓药物,其优点在于:(1)克服了在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时,溶栓药物仅可以片面地接触血栓表面的弊端,药物更为集中地释放于闭塞段的血栓体内,与血栓充分接触,增加血栓局部溶栓药物浓度,迅速溶栓,增加血栓溶解率,减少溶栓药物的剂量和溶栓时间,有助于保存静脉瓣膜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2)溶栓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较少,减少了全身出血并发症的发生;(3)尽量多地溶解血栓,使主干静脉和大量侧支及时恢复通畅,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静脉压,减轻肢体胀痛和水肿症状,有利于恢复肌肉泵功能,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发生。

导管接触溶栓的途径

导管接触溶栓的置管途径与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经典的置入途径为经静脉溶栓,目前常用的穿刺入路包括患侧腘静脉、股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和周围浅表静脉。各种置管途径均有利弊:(1)腘静脉穿刺置管为顺行性,路径短,不易损伤静脉瓣膜,但是穿刺相对困难或者受限,多需要超声引导;(2)股静脉易于穿刺,穿刺点出血等情况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其为逆行性置管,容易损伤静脉瓣膜,有时需要应用专用的“翻山”血管鞘管,额外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3)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无需超声引导,导丝、导管易于操控,在留置溶栓导管后不影响患者下床活动,但是经右侧颈静脉置管时,导丝和导管进入髂静脉后成为逆行插管,增加了深静脉瓣膜的损伤风险,因此远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比较高。本研究观察组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随访时间为6~42个月,观察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保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即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导管接触溶栓比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效果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用量,减少溶栓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存在瓣膜损伤率和医疗费用比较高等缺点。

来源:王茂生,何飞,孙德云,张雪松,任洪.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3(1):-.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4.24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