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VTE防治护理工作制度
导语:根据《医院评审标准(年版)》实施细则“2.4.69.1制定深静脉血栓中高危患者评估、识别、预防、诊断和处置的制度和流程,纳入相关疾病诊疗规范并落实”,杏林职苑此前编制发布了《院内VTE防治管理制度》,系综合管理制度(VTE防治“总”制度);本文专门针对护理工作编制《院内VTE防治护理工作制度》,包括VTE风险评估、预防措施、DVT早期发现与护理、PTE的观察及急救与护理、VTE防治的护理质控与持续改进等内容,并附2个流程图、8个工作表单,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参考。
目录
一、总则
1.目的
规范VTE的风险评估、处理、预防及护理,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VTE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定义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用范围
全院各病区护理单元。
二、VTE风险评估
1.评估方法及风险分级
(1)手术患者采用Caprini评分量表,按照不同Caprini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组:低危(≤2分)、中危(~4分)、高危(≥5分)。
(2)对非手术患者采用Padua评分量表,按照不同Caprini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2组:低危(0~分)、高危(≥4分)。
2.评估时机及记录
(1)患者入院2h内完成评估与记录,入院行急症手术患者返回后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评估;
(2)患者病情或治疗变化时评估:如进行手术或介入操作(术前24h内、术中、术后24h内)、转科(转科后24h内)、护理级别发生变化、报/停病危(病重)等特殊情况;
()患者出院前24h内进行评估;
(4)低风险患者每周评估1次;中度风险患者至少每周评估2次;高风险及以上患者每日评估;
(5)护士进行风险评估后将评估分数记录于评估栏内,填写日期并签名。
三、掌握出血风险评估情况
责任护士应掌握医师对患者出血风险评估情况,明确患者出血风险:
1.评估对象
所有需要进行VTE预防的住院患者。
2.执行人
主管医师。
.评估内容
患者因素、基础疾病、合并用药情况、侵入性操作等。
4.评估工具
VTE出血风险评估表(手术患者/非手术患者)。
5.评估时机
患者入院、转科、病情变化、出院时需进行动态评估。
四、VTE预防的具体措施
1.基本预防
(1)根据风险级别及时、正确张贴床旁警示标识:中危黄色,高危红色。
(2)告知患者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指导康复锻炼,制动时尽早开始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病情平稳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
(4)术后遵医嘱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
(5)正确使用止血带,进行有创操作时,动作轻柔精细。
(6)指导长时间卧床患者应逐渐增加活动。
(7)对中、高危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预防VTE健康教育,患者及/或家属知晓预防措施。
2.机械预防
(1)加压弹力袜使用
1)确认患者VTE风险层级,依据医生医嘱使用弹力袜(使用前再次确认患者有无出血风险)。
2)评估患者肢体皮肤情况及有无相关禁忌症。
)正确测量患者腿围,选择合适尺寸弹力袜。
4)正确协助患者穿戴弹力袜,确保避免患者在更换卧位的过程中弹力袜滑落。
5)使用弹力袜期间,观察其不会妨碍患者的床上活动。
6)确保弹力袜每日使用时间及有效性,适时观察患者肢体皮肤与血运情况。
7)正确指导患者应用弹力袜,提高患者穿弹力袜的依从性。
(2)空气波压力治疗
本专栏《护理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工作指引》涵盖医院评审迎检必备文案,欢迎将本专栏加入书架收藏。点击文末“所属专栏”右下角“立即购买”购买本专栏后,即可阅读本文及专栏其他文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