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师班和摄影沙龙
【导言】关于中国摄影教育的现状一直都被认为有很大的问题,人们为摄影教育经常担忧和焦虑。三影堂这些年也做了非常多的摄影的教育项目,不论是从实践还是到理论,在国内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路径,在体制之外独立地用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去做。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聊聊三影堂的摄影教育项目。还有艺术家付羽,付羽将在今年夏天参与三影堂的workshop(授课),也是三影堂教育的一个部分。 所以围绕着这个体制外的摄影教育或者摄影教学来探讨一下它的未来,也可以回顾一下过去。讨论一下目前的教育现状,国内这种官方的、官办的体制内的摄影教育是一个什么状况,并且能够结合着你们各自的角度来对摄影教育展开批判。 中国的名师班和摄影沙龙 荣荣:中国的名师班,而且这些人真正的都是在他工作坊里授课,就像今天学生都在付羽老师这边里头,你们的工作的一个过程是什么样,流程是什么,把学生带 让他们逐个进入工作坊,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有的人就是能消化,有的人就听了昨天今天听了刘铮那个,今天听了王宁德完全不一样,有一些人全蒙了,有的人很快他一下子这种信息包括这种直接接触,我觉得特别有效。这种方式让我觉得一下子能接触到国内当代(摄影)里头应该是已经有二十年经历的(站在)最前面的一些人。这个东西我觉得也非常有意思,那个班子也许很成功。 蔡萌:是不是后来刘铮做了一个工作坊也跟你们做的那个(workshop)有关系。(刘铮)最近在做 蝴蝶效应 (workshop)带了一帮学生。 荣荣:最早来这里。他当时有参与到他那个。 付羽:带他的学生来这儿实践过。 蔡萌:我看他也请不同的人在给他的学生上课,什么都讲;(感觉)他那儿比较偏跨领域或者是更偏当代,我觉得那个也是一个很好的一种(workshop)。 荣荣:其实中国就应该多(workshop),就应该更多元,以前我说了,其实像我们这样的空间如果在中国有十个,像三影堂有这么大的空间,不是说这么大,有这样的规模你有十个都不多。 付羽:三个都可以。 荣荣:有十个中国摄影才真正繁荣呢? 蔡萌:你们知道这个我一直有一个什么观点吗?我认为得需要中国整个的社会的那个结构发生变化之后,慢慢才有可能,我们生活得有改善吧,你想是十几二十年前你有可能吗?这个我觉得摄影还得有一个(因素),(就是)你得有一个经济基础。你像美国的workshop它至少能去的人是什么人?中产。 荣荣:不是。 蔡萌:小中产。 荣荣: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但是我们这个体系跟系统它没有跟上,比如说院校的教育各个方面,因为我觉得这个摄影他们还是没有重视,而且在摄影它已经走得很前面了,它虽然很年轻,但是它最有活力的。 付羽:还有就是,就是在国外情况不一样的是在国外是实际上是被这些教师和这些工作坊,实际上它是创造了需求,它是带领了这件事情,国内实际上是所有的公共机构实际上都是处在一种很消极的一个状态下;然后只有你那儿就是很努力地那个弄一点这些事的时候,实际上是去满足了一点要求,(况且)上谈不上满足,就是一点点,就是对于这个广大的需求来说是一点点。 荣荣:很少的一部分人。 付羽:实际上你真的看那些呜呜嚷嚷的那些那个状态和那种庞大的中国影友,按照国外来讲应该他对应的那个工作坊(也)应该是遍地的。就是各种方式的工作坊应该是遍地的。 蔡萌:但中国今天遍地的都是沙龙的那些活动,还有一些那种偏爱好者
荣荣:这是我们的教育就是单一的,比如说我谈到说教育还有什么东西,比如说下一个课程我们会教一个课程,就是怎么做一个摄影师,你想想看我们不要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日本的设计师跟摄影师的合作,出来多少经典的画册,但是我们这个是拉近了多大的距离,中国摄影师我们大大地落后了,就是说摄影书这个书的传播,摄影集的传播,包括西方他们的独立出版,这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但是中国为什么(很少)?很多环节其实他每一环扣一环的,摄影会到一个位置上,到一个跟国民各个方面他会欣赏这个东西,很多系统里头他是不可缺失的。比如说书的传播,摄影画册的传播,设计,包括你的收藏的这个东西怎么来引领这个东西,当然包括那就是美术馆系统,我们美术馆的一个学术委员会,哪有摄影的?美术馆的系统我前几天还在说:国家的美术馆怎么决定收藏这个摄影的作品,人家捐给你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值不值得国家美术馆收?(如果)他捐什么都收,这个学术委员会是如何定这个东西的? 蔡萌:美术馆里没有专业人才,问题出在摄影理论教育缺失这个方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