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取得高分更加重要。
——虎妈
作者
李核桃
来源
男孩派原创
太吓人了!
西安男孩磊磊,13岁就双下肢静脉血栓,随时有生命危险!
这种病一般见于老年人、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的人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怎么会得呢?
原来,磊磊与家人闹别扭了,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躺着玩手机,或者坐着玩电脑。
加之疫情期间一直宅在家,缺乏活动,躺了几天发现右腿疼,一下床就摔倒了。
送医后才发现,磊磊双下肢均有静脉血栓。
医生说:“下肢静脉血栓若不及时治疗,血栓顺着血流上移,走到肺动脉若堵在主干,就会出现肺栓塞,致死性肺栓塞往往来得特别快。”
而磊磊,就是因为连续数天缺少运动、喝水少。
孩子仅仅因为缺乏活动就下肢静脉血栓,虽然是个例,但不得不承认:长假期间,孩子们的活动量小了很多。
孩子更多的是宅在家里,除了写作业,余下时间要么窝在沙发上玩手机、iPad,要么坐在电脑跟前玩游戏,或者睡懒觉,疏于运动。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说:运动时,大脑会分泌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
这些物质是促使神经连接的关键,对提升孩子智力发展有益。
所以无论是否开学,孩子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活动量,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
好孩子源于好习惯,平庸的孩子败给坏习惯。
未来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就养成的各种好习惯。
除了运动,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养成以下4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生活规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为什么都不会困?
衡水中学文科状元、北大中文系15级学生刘嘉森回答说:
“学霸不会困,靠的不是体力,是自我管理。”
他刚入高中时,成绩在省名开外,一路拼到全省第二、文科第一,靠的就是规律化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
他的作息表是这样的:
在衡水中学的三年,他做了十几万道题,做完的卷子摞起来两米多高,但每天都高效而充实,并不觉得累。
进入北大后,他依然保持着这个良好的习惯。
除了顺利完成学业和学生会的工作,他还在全国做了场演讲、写了多篇文章。
规律而高效的一天,日日坚持下去,就是无数个规律和高效的明天,孩子的未来必将走向优秀。
我们做家长的,从小就要帮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几点起床、吃早餐、写作业、活动、睡觉等,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无论开学还是不开学,让孩子的生物钟始终处于有条不紊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假期散漫开学后仓促适应紧张的校园生活。
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还会形成自觉制定计划的习惯,人生更有规划性,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踏实。
自觉自律
美国某组织花费10年时间采访*界、商界等各界名流,发现:
一个人的未来,是实现平生抱负还是跌入平庸日常,区别不在于天赋、智商、家庭教育背景,而是自律。
自律意味着克制,不随性而为。
一个孩子有多自律,未来就有多优秀。
前不久,王俊凯上网课间隙发布新歌《生长》,一句“看着我肆意生长,勇敢去闯”道尽了他一路成长的不易。
小时候一放学,妈妈就督促王俊凯写作业,而且一定要先把作业做完才能干别的事。他的微博上有很多在家写作业的情景。
时间长了,他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习惯,不用父母督促也会优先完成作业,非常自觉。
11岁时,他想成为周杰伦那样的歌手,就报名练习生。
于是每到周六就早早起床,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声乐课、舞蹈课。
课一上就是一整天,累得他犯低血糖。练舞时的拉筋疼,让他直掉眼泪。
当时他所在的经纪公司,同龄男孩有二十个,只有他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忍着辛苦,克制着疲累,自觉努力,王俊凯一出道就成为TFboys的队长,17岁就登上春晚舞台,18岁用两个月备考时间以超过艺考线98分的成绩考上北京电影学院,20岁又成为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
自律的孩子,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克制自己的欲望去执行,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在本该学习的年纪,他不会将时间浪费在消遣和娱乐上,而是不断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向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努力,一步步靠近。
没有人的优秀是天生的,看似光鲜的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做事高效
长假期间,很多父母都为孩子的磨蹭头疼:
早上起床,需要爸妈一遍遍喊;洗脸刷牙,需要爸妈一遍遍催;吃个饭也磨磨蹭蹭的,催他快吃,好收拾饭碗;到了写作业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事,硬是拖拖拉拉两个小时……
家长急得分分钟钟上火,孩子还慢吞吞地东拉西扯,吼、骂、打都无效,越催越慢。
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养成高效的习惯呢?
很欣赏闺蜜的做法,她为儿子买了3个沙漏,分别计时5分钟、30分钟、60分钟。
早上,她把5分钟沙漏拿到儿子跟前,让他在沙漏流完之前起床。
写作业时,她视作业多少将30分钟或60分钟的沙漏放到书桌上,让儿子在沙漏流完之前完成。
孩子不知道5分钟究竟有多长,对30分钟、60分钟也没有概念,可看着流沙一点点掉,很快就掉了一半,就意识到时间不多了,赶紧行动起来。
现在,她儿子不需要督促也会给自己限定时间,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事。
脑科学研究发现,10岁以内的孩子,大脑兴奋周期不超过55分钟,10~12岁孩子则不超过75分钟。
任由孩子拖拖拉拉下去,一旦超过大脑兴奋周期,孩子的大脑就会进入抑制状态,反应迟钝,效率下降。
所以从小就要帮孩子养成高效的做事习惯,不打疲劳战。
与其笼统地催孩子“快点!”不如给孩子限定明确的时间,用计时的方式倒逼孩子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做事效率。
自己的事自己做
这个长假,几乎每个父母都参与了孩子的各种打卡,但不是所有的打卡都能雷打不动地坚持下来。
比如孩子的家务打卡。
毕竟督促孩子学习已经很费劲了,跟学习无关的打卡似乎没那么重要,能不坚持就不坚持了。
真正优秀的家长,不在教育孩子上偷懒。
家务打卡看似不重要,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特别佩服琪琪妈,一天不落地完成了孩子的家务打卡。
疫情期间,琪琪不但学会了洗自己的袜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叠自己的衣服、简单整理自己的房间,还学会了扫地、洗碗、擦桌子、收拾垃圾、浇花,帮妈妈分担家务。
琪琪妈说:“这些家务其实我完全能应付,但我就是要让孩子做。一方面不想让她娇生惯养,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懂得妈妈的辛苦和不易。”
亲力亲为的孩子,才懂得父母的不易。
父母舍得用孩子,孩子未来才能成大器。
正如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妈妈所说:“监督孩子养成习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成长是一条不可逆的单行线,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多少财产,而是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运动让孩子身体灵活,作息规律让孩子身体倍儿棒,自觉自律能不断发掘孩子的内驱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则让孩子变得更有担当。
亦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智商决定了孩子飞多高,习惯决定了孩子飞多远。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