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轻者可致残,重者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而导致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数据显示,每静坐1小时,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活动量的减少,势必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年8月1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美国宾大医学院的研究,显示COVID-19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流感住院患者高60%-89%。研究者认为,新冠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而在年8月5日,一篇来自《自然综述:免疫学杂志》(NatRevImmunol)的综述专门对COVID-19相关的凝血功能异常做了总结。该作者认为,COVID-19感染能够引发广泛的凝血功能异常,并可能导致肺脏、心脏、大脑、肾脏、下肢静脉及皮肤等病变甚至功能障碍,而血流瘀滞、高凝状态及内皮细胞损伤正是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预防胜于治疗,在防疫期间,如何更好的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如何及早正确发现血栓,尤为重要。因此,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一、普通生活方式预防
防控疫情期间,居家休息的普通人群做到以下几点基础预防措施即可:
1.多饮水:
多饮水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每天饮水量达~ml。
2.低脂饮食:
进食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控制血糖血脂,可以降低血液的粘滞度,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3.适当运动:
适当活动尤其是下肢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发生风险。年轻的人群居家期间可以进行适量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有氧运动。老年人久坐后可适量增加室内走动,如不能起床者可进行踝泵运动(即勾伸和转动踝部)以及屈伸膝关节运动,一个勾伸或屈伸动作为1次,可维持5-10秒,每天次。
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疑似和确诊新冠病*感染的患者更为重要。由于病情发展,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及活动量的减少,势必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二、物理预防
除了基本的生活方式预防,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1.梯度弹力袜(GCS)
弹力袜不同于普通丝袜,其压力自足部向上逐渐降低,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弹力袜的穿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于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咨询。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足底静脉泵(VFP)
这两种装置都是通过周期性的充气放气,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出现肢体的肿胀,有的还会出现皮肤颜色的改变,轻度淤血可出现皮肤发红,皮温轻度升高,重症可呈青紫甚至苍白。也有部分患者没有肢体症状,而以肺栓塞首发症状,肺栓塞症状包括突然呼吸急促,胸痛且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咳血等。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医院就诊,配合医护人员检查双下肢彩超、D-二聚体指标检测,必要时行肺动脉CTPA以检查有无肺栓塞。
四、如果确诊了深静脉血栓形成该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血栓患者,通过口服抗凝药物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血栓负荷重或者血栓脱落风险较高,那么这时就需要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致死性的肺栓塞事件,因此,医生会在患者的下腔静脉中放入一枚滤器。这样即使有血栓脱落,也可以被滤器拦截,从而预防致死性的肺栓塞事件。
还有部分患者的血栓负荷非常重,如果只放入滤器而不处理血栓,仅靠抗凝药物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过多的血栓在远期会导致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有时还需要进行机械清除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等综合治疗。这些手术都是微创、经皮穿刺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注射到血栓部位,或者通过导管将血栓抽吸出体外。
作为国家卫健委介入医学专项能力培训项目教育基地和全国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医院血管外科每年收治的各类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较多,在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血管专业团队娴熟的介入操作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科学精细的护理,在给患者带去获益的同时,也将先进的学术理念医院进行了推广,同时也医院解决了大量的介入治疗并发症,为促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文图丨血管外科曲诚家张蕴鑫刘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