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长与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肢动脉闭塞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既往外科手术多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术及动脉旁路术等进行治疗,但会存在一定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适应症。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案。
病情回顾
近日,周围血管科二区应用逆穿、对接、DCB三项技术联合,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股总至胫腓干动脉全程闭塞开通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一条腿。
这是一个惊险、峰回路转的案例。68岁的陈大爷(化名),1年前因无故出现右侧小腿及足部发凉,起初他并未在意。后陆续出现了右足静息痛,6月前疼痛加重,出现右足第2趾坏疽,其余4趾紫绀,医院诊治,接诊的大夫无不摇头叹息:“你的腿难保了,建议赶快做截肢手术。”那可是一条腿啊,是一个人未来之路前行的依托,更是患者生存的动力!陈大爷上有老下有小,截肢后就意味着丧失了大部分的劳动能力,陈大爷实在不甘,为了保住他的右腿,他踏上了保腿的寻医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到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李医院通州院区出诊,抱着保腿最后的全部希望,医院周围血管科二区。
入院后,经下肢动脉CTA检查,提示C大爷右侧股总动脉至膝下动脉全程闭塞,明确诊断为“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坏疽”。
周围血管科二区负责人李友山教授得知患者的就医历程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科室医护团队对陈大爷做了一个全面病情评估。陈大爷的病情果真不容乐观,经下肢动脉CTA检查后,提示陈大爷的右侧股总动脉至膝下动脉全程闭塞,明确诊断为“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坏疽”。李主任带领团队快速精准的为其量身定制了逆穿、对接、DCB三项技术联合诊疗方案。
手术经过
周围血管科二区团队首先为陈大爷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术中DSA造影提示:右侧股浅动脉起始部至膝下动脉全程闭塞(见图1、图2)
团队为其采用单弯导管配合超滑导丝及微导丝,因股浅动脉起始部无显影,无效侧支较多且堵塞物为硬斑块,反复多次尝试寻找股浅动脉开口均未果。随后,团队决定采用逆穿技术,在DSA下穿刺腓动脉,成功后逆行置入支持导管及V18导丝,导丝选入顺行单弯导管内,顺利完成对接(见图3、图4)。
将逆行导丝引出体外后引入DCB球囊技术扩张股浅、腘、胫腓干动脉闭塞段,造影显示右下肢动脉全程通畅(图5、图6、图7)。
术后,陈大爷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恢复,静息性疼痛消失,患者安返病房。
当陈大爷清醒过来后,第一时间就是去摸摸他的右腿,看到自己的腿安然无恙,他激动地热泪盈眶,拉着李主任的手说:“感谢李主任,感谢大夫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医院。我们老百姓有你们真是福气啊,我的腿是枯木又逢春啦!”。
术后小结
目前应用的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大大增加了股腘动脉长段CTO腔内治疗的成功率,但内膜下如何通过远端重回真腔是关键因素,即使应用娴熟的导管导丝技术,支撑导管(SupportingCatheter),球囊预扩破膜,重回真腔器具等,也仍有10%-20%的失败率。因此,应用闭塞远端动脉逆行穿刺,破膜技术(subintimalarterialflossingwithantegrate-retrograteintervention,SAFARI),重建下肢动脉通路,是相对简便、安全、高成功率的新方法。尤其股浅动脉起始端完全闭塞找不到开口,其导丝进入内膜下远端无法返回真腔则是顺行开通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此时采用足背、胫后及腓动脉逆向穿刺进行双向开通可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应用DCB球囊技术通过向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大大减少了血管内膜炎症反应,降低了血栓形成风险,缩短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同时,DCB避免了异物置入,减少支架金属杆因分布均匀引起的内皮化延迟,维持血管通畅。
专家简介
李友山
简介: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周围血管科二区负责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外治操作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8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50余篇;年、年获得医院“十佳医师”称号;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擅长:足坏疽保肢(最大限度避免截肢),减容技术清除血管内血栓,腔内激光微创下肢静脉曲张,中医外治难愈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恢复下肢行走功能,动脉斑块及静脉血栓性疾病、动脉缺血导致的糖尿病足溃疡,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性溃疡、臁疮腿、老烂腿,动静脉微循环障碍。
出诊时间:
作者:刘凤桐
编辑:李雨欣
审核:李友山刘丽娟
审阅:龚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