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低血量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所致机体循环血容量丧失而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头晕、乏力、出汗、晕厥、尿少、呼吸加快、皮肤湿冷苍白、精神状态改变等循环血量下降的表现。同时伴有各种原发性疾病,治疗时主要是通过治疗原发病、积极地液体复苏、输血、纠正内环境紊乱等。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什么表现?简单了解一下
1、低血量性休克常见的表现有哪些?
按休克的临床表现分为:
临床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动过速、换气过度等。高血压可以突然降低(如出血),也可以轻微下降,甚至可以正常或轻微升高,脉压缩小。
2、低血量性休克是如何发生的?
低血量性休克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取决于血容量损失的数量和失血速度。发病时,往往起病较快,进展迅速。
3、哪些疾病易导致低血量性休克?
感染、乳酸酸中*、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4、低血量性休克是常见的吗?
创伤、大手术后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产后大出血等疾病都会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还可能是因为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导致循环血量减少。所以,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
二、低血量性休克的病因是什么?该怎样诊断?
1、低血量性休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低血量休克的循环容量损失可分为显性和非显性两种类型:显性丢失是指由于循环量的损失而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外显性失血,如创伤、外科手术失血、食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产后大出血等疾病所致的急性大失血等。
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症及其他原因也可导致显性丧失。不明显的容量损失是指循环容量无法看到地从循环系统中流失,如过敏或机体蛋白质缺失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的降低。
2、如何诊断低血量性休克呢?
低血容量休克诊断时,医生主要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皮肤、血压、尿量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
3、低血量性休克需要怎样的检查来诊断?
对休克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可正确、及时地评估和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有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合临床监测:包括皮温、色泽、心率、血压、尿量、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
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心室容积及心室容积监测。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监测和评价一些全身血流灌注指标,以及胃黏膜内pH值等局部组织灌注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化验室监测:可以在诊断、判断低血容量休克时,对诊断和判断是否存在持续失血具有参考价值。电解质及肾功能监测是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休克早期监测凝血功能,监测凝血功能,对于选择合适的容量复苏方案和液体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低血量性休克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如何区别?
低血量性休克与低血压、感染性休克、反应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等疾病混为一谈。医师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区分。
三、如何治疗该疾病?简单了解一下
1、低血量性休克应该去哪一科?
出现休克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病人转到急诊室进行急救。
2、低血量性休克自己能行吗?
不行。
3、低血量性休克如何治疗?
处理方法:休克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程度与休克容量的丧失和休克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对于出血部位确定的明显出血,积极纠正原发病是非常关键的,应积极手术止血。
液态复苏治疗:在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时候,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来选择。
输血治疗: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在低血容量休克中被广泛应用,包括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等。血红蛋白小于70g/L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血管性和正性肌力药:一般对经积极补液治疗后血压仍偏低者,可考虑加正性肌力药加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药物都属于药物。
酸*症的治疗: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碳酸氢盐的治疗仅适用于急诊或pH值7.20。强调积极病因治疗和容量复苏,不提倡常规使用碳酸氢钠,以纠正代谢性酸中*。
肠壁屏障功能保护:失血性休克时,胃肠黏膜灌注低灌注、缺血缺氧是发生最早、最严重的。胃黏膜屏障功能迅速减弱,肠腔内细菌或内*素向肠腔外转移的机会增加。这一过程即是细菌移位或内*素易位,复苏后这一过程持续存在。因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和*素的转移是低血容量休克的重要治疗和研究内容。
温度控制:伴有低体温的严重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应及时复温,保持体温正常。
4、低血量性休克需要住院治疗吗?
肯定的
5、低血量性休克可以根治吗?
低血量性休克非常凶险,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可能死亡,但它同时也是各种休克中比较容易逆转的一种,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往往能取得较好的复苏效果。
结语:低血量性休克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还要检查病人的各项监测指标和血气分析、血生化等指标。通过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等原发性疾病,避免发生创伤,术前备血,如创伤后及时止血等,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