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中国人多久你
TUhjnbcbe - 2023/10/30 17:20:00
白癜风能除根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9/5772754.html
一听“血稠”,很多人立刻联想到血栓、血管堵塞,并且不惜斥资买各种号称能缓解血稠的产品,想尽办法疏通血管。但其实,那些年被大肆宣扬的“血稠”根本就是个伪科学,不是专业的医学术语,只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一个词。本文指导专家: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1血稠到底是啥?“血稠”在医学上指的是高粘稠血症,血粘度就是用于描述血液基本特征的一个词汇。血粘度是一个相对值,如果将水粘度定义为1,正常血粘度则在4~5之间。通俗理解就是,血粘度数值越小,血流速度越快,反之则流速越慢。血粘度的数值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先看血液构成,它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血细胞占血液总量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其中红细胞又占绝大多数;血浆占55%,主要成分是水,此外就是溶于其中的物质,如蛋白质、糖、脂类等。因此血粘度主要由红细胞性质决定,此外还依赖血浆成分。从这个角度出发,血粘度更多反映的是机体红细胞状况。2影响血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2)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3)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4)其他因素,如情绪、生活模式、吸烟、饮酒等。以上因素如发生障碍或出现异常,就可发生血液粘稠。3血稠是怎么回事?“血稠”字面上意思“血液粘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可能是“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大概相当于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血流、血浆和血液成分都有关系。并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产生发生血栓的意思。既然是血液流变学的一个说法,很多人会问,那跟发生心血管事件比如脑梗、心梗有关吗?实话告诉你,血液流变学检查迄今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较差,临床上不会凭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来预测或者诊断疾病(包括事件),不会因此决定谁需要使用抗栓药物,也不会据此判断治疗的效果。4血流变检查,有必要做吗?没必要!“血稠”还是“血稀”,往往是上面刚说过的血液流变学的检查结果。做临床血流变学检查,实际上是想通过体外的办法,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况,对血液的凝固状态作出判断,以期对将来的血栓形成以及血管事件进行预测。但临床血流变检查却不靠谱,它会受到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保存,以及仪器、试剂、方法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血流变受机体自身影响很多,甚至你喝完水、跑完步前后差别都很大。同一份血标本放不同机器上检测,甚至同一台机器上前后测定,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所以,它不能如实反映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情况,更不能起到预测血栓和血管事件的作用。5血稠”要不要治疗?血粘度本身是血液的一种物理属性,正常情况下是各种机能顺利完成的基础,但过高则会造成危害。对儿童而言,高血粘度将阻碍心脏、肠道、肾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供氧,可造成发育受阻。对成人来讲,高血粘度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狼疮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诱因,并且还与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存在一定关联。因此,保持正常的血粘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病理性高血粘症,应在医生建议下积极治疗;而血粘度适度增加的人不必过于担心,一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即可。6被说“血稠”,怎么办?血液流变学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分支,血流变检查却不可靠。“血稠”“血稀”也不是体内水多、水少和血脂高、低那么简单的事情。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干预。健康生活方式能预防各种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出现;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能够减少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高危或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发生血管事件;发生一次血管事件后,要通过有效的二级预防防止再发生血管事件,最终防止血管性死亡。总之,别被“血稠”这种不科学的理论蒙蔽了!也别动不动就输液“通血管”了。7预防血栓、血管事件,该关心什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其他还有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和精神心理因素等。高血脂,确切来说叫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危害最大,胆固醇会像水垢一样沉积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阻塞管腔引起心肌缺血和脑缺血;如果斑块破裂就会形成急性血栓引起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如中风、心梗),主要是要调节血脂,同时控制好血压和血糖,戒烟、运动,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习惯等。建议:●多饮水●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多食大豆●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坚持体育锻炼●戒除烟酒●消除忧虑,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总之,血稠不是预测血栓和血管事件的依据,预防血栓、血管,应该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定期检查血脂、血压和血糖等,而不是偏信“血稠”这样一种概念,想尽办法改善“血稠”,做血流变检查。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中国人多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