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郭茜杜迈
大连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二院)护理团队是一支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护理队伍,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坚守在护佑健康的最前沿,用青春与汗水践行医学誓言,用责任与担当守卫人民健康。抗疫之战刚刚打响,他们毅然放弃休假,全员上岗,武汉、医院、大连市急救中心、发热病房、发热门诊、核酸采集、预检分诊、疫苗接种,哪有需要就立刻出现在哪里,在“四个敢于”的事业精神和“互助互爱,荣辱与共”的家文化的引领下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大医二院护理团队现有护理人员人,其中主任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61人,护理专业硕士生导师9人,硕士学位4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64.1%。护理学科是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建设基地(伤口造口失禁、老年);辽宁省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第一批);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心血管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通过认证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全国肠造口护理联盟常委单位;成立辽南地区首个伤口管理中心;HEAL项目落户大医二院,中国医科大学伤口培训基地。
护理工作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服务和护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为重点,加强护理队伍的梯队建设,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满意的护理服务。配合医疗开展七大国际医疗中心、八大高端医疗平台和九大特色学科群的专科护理工作,尤其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微创手术、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加速康复外科专科护理、中医特色护理、静脉血栓栓塞证(VTE)管理、疼痛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培养国际造口治疗师、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师、PICC、糖尿病、康复、血液净化、骨髓移植、手术室、ICU、急诊急救、中医护理、肿瘤护理、老年护理专科护士余名。开设护理专科门诊,成立IVTeam小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小组、糖尿病教育护理小组、VTE预防护理小组、中医护理专科小组、康复护理专科小组、疼痛护理专科小组,打造领先专科特色,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五年内分别选派8名护理人员参加青海与西藏对口支援工作,克服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困难,将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护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修订规章制度、进行人员培训,深化拓展人才帮带培养,医院的护理管理及业务水平。
通过区域联盟护医院同步实现数据分享,进行网络护理MDT、护理查房、护理专题讲座等,分享疑难重症的护理及工作流程的改进。医院、医院、医院等成立大医二院医疗联盟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多次组织护理人员深入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养老院等为社区居民及孤寡老人进行义诊、皮肤会诊、健康指导等,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护理,医院间护理管理标准化的共同管理。近五年,主持省、市、校课题97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项,发表SCI、中文核心、CSCD等论文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学术专著63部。
优质护理打造有温度的专业团队
大医二院护理团队是一支有温度、有专业、有创新的团队,无论是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教学中、突发事件应对中还是疫情防控中,他们凝心聚力,始终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将“崇德尚医”的院训落实在护理工作每一个细节;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探索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落实护理质量安全控制、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建设、发展专科特色护理、通过医疗护理联盟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尤其是VTE预防护理小组、中医护理专科小组、康复护理专科小组、疼痛护理专科小组,打造领先专科特色。护理团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改善医疗服务优质服务岗”;获得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及大连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逆向而行在支援任务中铸就奇迹
亥末子初,万家灯火,当全国都在张灯结彩迎新年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疫情牵动人心,安危事在人为。武汉医务人员告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接到疫情通报后大医二院名护理人员不惧个人安危,舍小家于不顾,毅然逆向而行,走进病*肆虐的未知,他们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革命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医院的战友们,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首先将一个个毛坯房变成一排排符合标准的负压病房,又重新梳理医疗流程和管理模式,将7S精细化管理模式运用到病区,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很高的标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并成功接管4个病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其中,重症患者24人,60岁以上的老人人,最高年龄达98岁,VTE高危患者人,患者VTE的发生率为0。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营救,大医二院护理人员终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援鄂任务。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工作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给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给亿万人民带来感动。
但此时病*却已悄悄蔓延,大连也岌岌可危。从年初至今,大连也经历三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医二院为此分别派出55名护理人员支援医院及急救中心,积极参与确诊患者救治工作。病*无情,但护理人员却很温暖,年12月26日,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全国首个新冠肺炎患者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当日晚,辽宁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孕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响亮的啼哭声似乎预示着这场战“疫”的胜利。这就是大医二院人的日常,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一个个不平凡的奇迹!他们不断传递信心,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
核酸采集在酷暑寒冬中守护家乡
每一次采集任务,从队伍组建、物资准备到与社区工作者一起开展采样工作,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确保采样工作高效、有序、优质的完成。
年7月22日,大连疫情发生,护理部迅速启动多个核酸采集队,先后派出人19天23次进驻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普兰店、凯洋公司等地进行核酸采集近24万例,最长单日采集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7、8月份的天气闷热,顶着30度的高温与阳光暴晒,持续不到1小时,队员们已经汗如雨下,手术衣裤早已湿透,有的队员出现中暑、胃肠炎等不适症状,但第二天仍然坚持出现在采集队伍中,与战友并肩作战。
年12月15日,集结号再次吹响。核酸采集队名队员2小时内集结完毕,坚定向风口逆行。20天27次人,从金普新区的中风险区域先进街道、光中街道到沙河口区的星海湾街道、黑石礁街道、春柳街道,脱下防护服的队员们身上贴的暖宝宝已经变得冰凉,双手冻得无法伸直,嘴唇冻得直哆嗦,但仍然出色完成17万例核酸采集任务。
年12月17日-24日,在紧急寻人进行核酸采集的通知发出后,名核酸采集队员又接受一次巨大的考验,可能你看到的只是队员们一遍一遍地说“张大嘴巴说啊”,但是却不曾看见他们在寒风中冻僵的双手无法拧开采样管的盖子,不曾看见站了十几个小时的双腿已经肿胀,这些接近病*的人比任何人都勇敢和坚强。
在安危面前,他们选择了先人后己,正是因为风雪中有他们逆行的背影,我们才更坚信平安与幸福。
预检分诊在抗击疫情中筑起防线
防控疫情,预检分诊是重要防控手段之一,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一道屏障,更是整个疫情防控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
随着复工复产的开始,门诊患者量较前显著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医院将预检分诊工作台设置到门口,他们认真测量患者的体温,仔细排查并询问患者有无接触史,不厌其烦,不辞劳苦,尽职尽责,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不漏查每一名患者!他们还制定预检分诊流程方案,做好入口、门诊诊室、特殊科室、病房的二次预检分诊工作。真正实现“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毅然坚守
当接到大连市即将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通知时,护理部立即调配具有疫苗接种及保障资质人员再次出发。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为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完成,轮流带队,及时沟通协调,时刻冲锋在前。大医二院整建制接管2个临时疫苗接种点、医疗保障任务3个,每天派出47名护理人员,坚守在13个接种台边,最高日接种量达人。虽然任务繁重,但护理人员从不叫苦叫累,并用他们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区百姓的一致好评。无论是驰援武汉,还是坚守大连,二院护理人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新篇章。
专科发展
用专业打造服务品牌
大医二院始终坚持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专科护理发展。
伤口管理中心
根据患者需要,大医二院成立伤口管理中心。经过5年的发展,形成了护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伤口管理体系。诊治范围涉及各种慢性伤口如压力性损伤、下肢血管性溃疡、术后难愈伤口、糖尿病足、免疫性溃疡以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处理等。依托于大医二院医疗联盟,成立了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联盟,整合优质护理资源,有效推动疑难病例的护理能力,实现护理质量与护理能力的同质化,有力地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
PICC专科门诊
除了日常导管的维护及各种疑难导管、并发症的会诊外,还为患者提供院外的延伸护理,包括专业的PICC居家护理指导和答疑解惑,解决了广大PICC患者居家护理的难题。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曾有一名外地来院就诊的患者上肢肿胀,护士接诊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考虑患者可能出现了上肢静脉血栓,当机立断急诊进行B超检查,超声结果回报是腋静脉血栓。由于诊断及时,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专科护士价值凸显。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配合医疗优化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使用血栓压力泵等,落实VTE防治措施;根据医嘱采取预防性及多模式镇痛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及焦虑情绪,保证早期活动与进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
延伸服务链条
通过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