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武汉黑龙江吉林北京这位医者一次次书
TUhjnbcbe - 2023/11/8 17:19:00

17年前,他38岁,在抗击非典一线坚守三个月;

17年后,他55岁,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已鏖战余天。

童朝晖,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专家。

武汉、黑龙江、吉林、北京……一个又一个战场上,这位名列“重症八仙”的医者用一次次绝不放弃的战斗,谱写着老兵“新”传。

童朝晖

年,38岁的童朝晖刚刚留学归来,医院。

面对来势汹汹的SARS疫情,童朝晖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在隔离病房里,他第一次见识了病*性肺炎的强大破坏力。

凶险且未知的病*,并没吓倒童朝晖,“当时年轻,就是往上冲!”

整整三个月。医院,他和同事们成功建立了中国顶级的SARS病房。他所负责的百余名患者,无一例病亡。

战非典的这股冲劲儿,一直没有消减。此后的17年,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童朝晖的身影——

年,童朝晖在北京发现了第一例H5N1禽流感病*患者;年,甲型H1N1流感;随后是H7N9禽流感、青海鼠疫;年,他诊治了北京年来首次出现的两例输入型肺鼠疫患者,无医护人员和患者感染……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已55岁的童朝晖再上战场。

虽是老兵,初心未改。

殚精竭虑,救治患者,是童朝晖的心迹和行迹。

一张合影

新冠肺炎疫情,同样来势凶猛。

1月23日,武汉“封城”。那里的疫情,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

当天,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网上看到一张来自武汉医护人员拍摄的照片。

这是一张十几位医护人员的合影,照片上印有“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年1月23日武汉金银潭南五楼”等字样。照片中前排正中站着的人,有些眼熟,再仔细一看,“这不是童院长吗?”

那一刻,医院的同事们才知道,童朝晖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专家,已悄悄地抵达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其实,1月18日,童朝晖就到了武汉。在隔离病房中,他用了整整两天,把当时确诊的所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情况摸查了一遍。虽已久经沙场,但他还是心头一紧——

新冠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除了呼吸系统外,有多器官受累,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病亡率高……

无论是传染性、传播力,还是病情严重程度和病例数量,都远远超过之前所有的病*肺炎,救治难度非常大……

怎么办?没选择!

“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童朝晖深知,这场战役,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国胜。

“我是一个老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童朝晖在朋友圈中写道。

充分了解武汉患者救治情况后,童朝晖果断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的理念,在他的建议下,该理念被写进了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在武汉的日子里,童朝晖如同陀螺一般连轴转。他和专家组成员除了要负责医院等6家医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还要到武汉市及周边郊区30医院巡查,及时甄别重症危重症患者,医院救治。

“SARS、禽流感、甲流,包括新冠肺炎,其实都是病*肺炎,治疗策略相差不多。”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包括呼吸支持、脏器保护、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

童朝晖每医院的重症病房,孝感、*冈、*石、鄂州……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绝不藏私地分享救治经验,指导重症患者的救治。面对患者,他早已抛开“专家”的头衔,就是一位普通的医生,帮助患者调整俯卧位通气,操作危险的气管插管……

白天巡诊病房,晚上回到驻地,童朝晖还要和国内外同行们交流会诊心得,探讨和分享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夜以继日地忙碌,童朝晖很少能正点吃饭,他甚至连星期几都记不清,但有一件事他每天都会记得做——记录查房笔记,总结疾病发病特征、救治经验。“警惕新冠肺炎与SARS临床表现的不同之处”“如何把握做ECMO的时机”“怎样防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问题”……有了心得体会,童朝晖总会第一时间在朋友圈中分享。

如此种种,不仅挽救了大量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更为后续来到湖北支援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床旁的细节

走到患者床旁,这是童朝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传授给年轻医生的经验之一。

每次查房,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已不再年轻的童朝晖常感到憋气、难受,但他从不会因此少看一个病人,忽略任何一个细节。甚至床单的摆放,他都会过问。

童朝晖(左)在武汉抗疫一线

每到一个床位,童朝晖都会俯下身子,仔细查看患者气管插管位置、气囊压力、管路湿化、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及监测结果……发现问题,他就动手调整,手把手地教医护人员如何分析数据、呼吸曲线……

“病人哪天发的病?现在病情如何?出现的症状有哪些?目前淋巴细胞、血小板、CT、血气如何……”每次查房时,童朝晖的发问如连珠炮一般,常常让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招架不住。童朝晖并不是想为难谁,他是用这种方式,督促医护人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汉黑龙江吉林北京这位医者一次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