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何丽娜通讯员于伟
生命已走过48个年头,但对于安吉人王杰(化名)而言,这个五一最为意义不凡,因为是他“新生”的起点。
一个多月前,他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而且他的脑梗来得特别蹊跷,是下肢静脉血栓与先天性心脏病联手“作案”所致。
诸多问题先处理哪个?每个问题用怎样的处理方法?面对危急又复杂的病症,医院医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随即开启,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毛威教授亲自牵头多学科会诊,做出治疗决策,经前期的稳定病情治疗与反复论证之后。4月23日,省中多学科专家合作,一次性完成三台手术,将王杰身上的“炸弹”一一拆除。
五一假期里,一波波亲友来家探望,每每说起自己此次遇死而生的经历,王杰就感慨:“我怎么都想不到,医院看病可以这么方便。我一个普通农民,竟有那么多大专家为了我的病费尽心思。”
而王杰只是新医改持续深入推进的万千受惠者之一。据毛威院长介绍,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梦的指引下,医院将双下沉、医联体、医共体、多学科联合等举措扎扎实实落地。纵向省县乡三级联动,横向各学科无缝对接。从省内的安吉、松阳、浦江等,到省外的贵州、海南、新疆等。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健康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满足老百姓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
48岁壮汉蹊跷中风
下沉专家“抽丝剥茧”
时间回拨到3月10日晚上9点,王杰在家突发持续性眩晕、右侧肢体乏力不适、行走不稳,还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因还能忍受,当时并未就诊。随着症状持续加重,3月12日,王杰被送医院急诊,相关检查结果提示:右侧小脑大面积梗塞。
无“三高”、无烟酒嗜好、无房颤、无家族史,年龄也才48岁,医院医院的常务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华*益觉得王杰的中风来得蹊跷,便开始详细追问病史,如侦探破案般寻找蛛丝马迹,一层层“抽丝剥茧”。
王杰说,自己平素身体蛮好,连感冒都很少发生,就是右下肢有严重的大隐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大隐静脉曲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华*益边听,脑子里飞速组织着各种信息间的逻辑联系,果然,下肢静脉超声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想。
可是,按照正常的生理构造,下肢的血液回流到右心房,再到右心室,再经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进行血液交换,才能依次到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随后到全身,如果下肢回流的血液中带有血栓,按理应卡在肺动脉上,王杰的血栓是如何跳过肺部毛细血管跑到脑子里的呢?
王杰又提供了一个他以为无关紧要实则非常关键的信息,10多岁时,他因活动后气喘、嘴唇发紫医院就诊,查出心脏房间隔缺损,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没做修补手术。这下,华*益终于把王杰身上的所有问题串联起来:大隐静脉曲张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回流时血栓在特殊情况下经房间隔缺损意外进入左心房,再随着血液循环跑到脑子里致脑梗。
急性脑梗、房间隔缺损、下肢静脉血栓,三种棘手的毛病同时出现在一人身上,尤其脑栓塞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并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应该先治哪种病?每种病分别选什么治疗方法?面对危急又复杂的病症,医院医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随即开启,王杰当天下午便入住医院下沙院区。
多学科专家联合“作战”
一次完成三台手术标本兼治除病根
在得知王杰的病情后,毛威院长亲自牵头多学科讨论,心内科陈申杰副主任、神经内科戚观树副主任、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介入团队)孙志超博士等,超声科冯鹏鹏医生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肥厚,再进一步经食道心超发现合并先天性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又称法乐氏三联症,一种较少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困惑王杰数十年的先天性心脏病终于得以确诊。治疗计划是先抗凝,待脑梗稳定后尽快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微创介入治疗,不然下肢血栓可能再次脱落导致栓塞。
然而,还没等到手术,王杰再次血栓脱落引起第二次脑梗,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治疗方案随之进行调整。重点是防止下肢血栓再次脱落导致致命后果,医学影像科孙志超副主任在王杰下腔静脉放了滤器,以阻挡脱落的血栓进一步上行。随后王杰被转回医院继续抗凝治疗。
俗话说“病去如抽丝”,在医院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抗凝治疗在王杰体内一点点发挥作用,经下肢静脉B超复查深静脉血栓已基本消失病情稳定后,根据事先制定的治疗计划他再次上转至医院下沙院区。
4月23日,在局麻下,先由介入组孙志超副主任通过介入微创手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紧接着毛威院长率心内科陈申杰副主任和李波医生,先后完成了右心室造影、压力测定、肺动脉瓣扩张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仅用了一个半小时时间,三台手术一气呵成,体内的“炸弹”一次性全部拆除。术后王杰的病症明显缓解,再加之都是微创手术,手术当天下床,第三天便转回安吉。
“以前,医院看病是件很麻烦的事,医院,路远不说,没人认识的话,根本摸不着头脑。这次,医院里就有省里的大专家‘坐镇’,医院大专家围着我一个人转,还为了帮我省钱和方便家人照护几次上下转诊。感恩让我遇上了你们这样既专业又用心的好医护,真正把服务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出院前,王杰频频向医护们抱拳感谢。
新闻+
88年不忘“举医为公”初心
省中努力践行新医改助力健康中国梦
88年前,浙医院“医院”诞生,之后无论是历经战乱还是改革,医院都始终致力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回顾历史,医院始终不忘“举医为公”这颗初心,在新医改中努力探索,不折不扣落实双下沉、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多学科联合、践行最多跑一次等,正是新时代中这颗“公心”的全方位展现。
新医改的目标,是要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的问题。据毛威院长介绍,近年来,医院一系列重点工作的推进都紧紧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解决。带着管理经验、人才及资金去基层,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再下沉,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从而助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可喜的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医院在新医改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以最早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医院为例,医院选派专家去定期坐诊、带教,出资建立全县领先、辐射浙北的“浙北腔镜中心”和“浙北心脑血管病中心”,更有两院区之间的双向转诊、检查治疗无缝对接。已初步形成患者首诊在基层、医院、危重复杂病例转省中的有序就诊体系。
而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倚靠的“大树”,医院自身也在持续发力提升。比如,促进多学科联合,最多跑一次,在提高诊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让患者少跑腿、少花钱。
毛威院长说,人体由多个复杂的系统组成,而各系统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疾病的发生很多不是单一系统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的患者,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综合考量,能给予患者省时、省力、省钱的最佳治疗方案。到目前为止,医院已开设消化道肿瘤、肺小结节、盆腔肿瘤、心脑血管、血液病等十余个多学科联合门诊,而各学科间的合作已逐渐由制度成为一种习惯,一旦遇到复杂疑难病患,多学科团队就会快速组建,合力攻坚克难。
实现健康中国梦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新医改的步步深入推进是对健康中国梦的有力践行。医院作为医院,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将始终不忘“为公”初心,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