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假期,来自海南的赵爷爷和老伴经过四个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了北京,但还没出航站楼,赵爷爷突然感觉气短,双腿也像灌铅一样走起路来十分沉重。老伴觉得情况不妙,赶快叫了急医院。经过检查发现,赵爷爷确诊了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
脑血栓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同样可以致命的静脉血栓却并未被人们所普遍认识。而长途旅行会大大增加患静脉血栓的危险。
早在6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长时间的飞行旅行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之间存在联系,随后产生了“经济舱综合征”这个词来描述旅行期间发生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相关的系列临床表现,这包括小腿疼痛、肿胀、局部发热,以及血栓脱落后造成肺栓塞时出现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或导致的猝死。
下肢静脉血栓为什么叫“经济舱综合征”?
有人说了,我不坐飞机,坐高铁、自己开车,不就没事了吗?其实为什么要叫经济舱综合征,而不叫飞行综合征或头等舱综合征呢?道理很简单,经济舱的座位狭窄,更易形成长时间的肢体活动受限。同样的,不管是坐高铁还是自己开车,只要长时间的坐着不动就容易血栓。再加上长途旅行期间上厕所不方便,不少人连水都喝得少,导致血液浓缩,更容易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长途旅行期间如何预防血栓呢?
多喝水。一方面可以降低血液浓度,另一方面能让自己上厕所,避免了长时间的坐着不动。
多做踮脚或勾脚动作(踝泵运动)锻炼小腿肌肉,主动促进血液回流;或者穿上静脉弹力袜被动的促进血液回流。
3.对于年纪大的、有肿瘤病史的、长期口服激素或避孕药的、骨折的等具有高危因素的人,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长途旅行前可以口服低剂量的抗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