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血栓性疾病,血栓形成是目前全球三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共同的病理基础,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又分为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发病率常年居各种疾病的首位,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突发肺栓塞,命悬一线
一个月前,现年56岁的骆先生(化名)突然出现间歇性的胸闷,骆先生以为是自己近段时间太过劳累所致便没有放在心上。
但9月15日上午,骆先生突然出现心慌、四肢冰冷,身出冷汗,呼吸困难,察觉身体有些异常的骆先生立即在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判定骆先生为肺血栓栓塞症,栓子有可能来源于深静脉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堵塞肺部血管。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危急重症,该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便可致命,病死率高。
骆先生就诊时已出现了休克早期的症状,为及时挽救生命,骆先生需立即接受手术治疗,与家属商议后,医生立即对骆先生实施了溶栓术和碎栓术治疗。最终,骆先生肺动脉中的血栓被成功清除,病情逐渐好转,现已出院。
肺栓塞是一种十分危及的疾病,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未确诊及未治疗的患者无法存活,且肺栓塞的复发率较高。血栓、脂肪栓、空气栓、癌栓、细菌栓等栓子堵塞肺部血管均可引起肺栓塞,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盆腔部位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
世界血栓日
德国病理学家RudolfVirchow教授首先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为: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异常、血流异常。该理论沿用至今。
为提高人们对血栓性疾病的重视于预防,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遂将RudolfVirchow教授的出生日—10月13作为每年的“世界血栓日”,年10月13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
预防和治疗
血栓性疾病预防大于治疗。
心肌梗死、脑卒中分别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脑部的动脉堵塞所致,经过宣传与科普,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但公众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仍需提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血流速度减缓:例如长期卧床、瘫痪、手术麻醉、使用止血带、长时间久坐及长时间的旅行等。
2)静脉壁损伤:骨折外伤损伤血管壁、静脉注射刺激性液体等。
3)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恶性肿瘤、外伤、输血、怀孕、口服避孕药、肥胖、吸烟、长期大量饮酒等。
预防深静脉形成:
适当锻炼身体,避免长时间久坐,例如长时间看电脑、通宵打麻将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养成多喝水的习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用弹力袜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高风险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银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