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运动小科普
提起踝泵运动可能有些人会感觉有些陌生,那提起“血栓”呢?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答案了,没错,今天我们讲的踝泵运动就是血栓的“克星”。下面就开始今天的科普小课堂啦,首先为大家讲一下血栓。
一、什么是血栓
血栓(thrombus)是指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正常情况下,血液具有潜在的可凝固性,主要作用是在外伤、出血等情况下起到局部凝固、止血等作用。但有时凝血过程会被异常触发,导致血栓形成。
二、如何预防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范措施
(一)基本预防:
1.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2.卧床时尽早开始下肢主动活动(踝泵运动)或被动活动。
3.尽早下床活动。
4.病情许可时多饮水,避免脱水;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二)物理预防:
1.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
2.抗血栓梯度压力袜
3.进行踝泵运动
(三)药物预防:
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普通肝素、华法林等药物。
抗血栓梯度压力袜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三、什么是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是以踝关节为中心,通过小腿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发生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起到泵的作用,从而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缓解血液淤滞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
四、运动时机?
(一)有低危及以上血栓风险的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踝泵运动。
(二)对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遵医嘱采取肢体加压治疗或被动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三)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做主动踝泵运动,并坚持到具备完全活动能力。同时,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帮助患者实现由踝泵运动到自由行走的早期过渡。
五、运动体位及方式?
(一)对于术后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宜采取平卧位,相对其他体位其效果更佳。
(三)运动频率:每天实施踝泵运动10-15次,每次20-30组。根据以上频率,将踝泵运动安排在早、中、晚、睡前几个时间节点,每次3-5min。
(四)运动时间:足踝跖屈与背伸时间为3s,踝泵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缓慢匀速,从跖屈到中立位再达背伸30°,停留3s后再缓慢回复到中立位,停留3s。环绕动作的持续时间目前尚无要求。
(五)运动的角度与力度:应指导患者做最大角度的踝泵运动,以提高运动效果。
本文仅用作科普使用及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审核:崔健、王贺
投稿:高东东
编辑:高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