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北方多地降温明显,很多人都在睡前泡泡脚,不仅让身心暖起来,也有利于助眠。不过,也有糖尿病患医院。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郭娴介绍,糖尿病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周围神经以及周围血管的病变,而足部是微循环受累“重灾区”,患者会出现足部怕凉的不适症状,同时伴随感觉神经不敏感。
由于足部怕凉,需要外界温度的提高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温度觉却出现迟钝,因此在泡脚时,即使很高的温度,患者还是会觉得“不够热”,于是就会无限度地提高泡洗温度,延长泡洗时间,从而增加烫伤的风险。加之患者局部缺血病变,烫伤后容易出现局部破溃、坏死,甚至截肢的悲剧。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做好脚部的预防和护理?专家建议,可每天自我检查双脚是否出现老茧、发红、肿胀、压痛、溃疡、裂缝、烫伤、水泡、割伤等情况;洗脚时水温建议低于37℃,不能用脚试温,可用手腕部皮肤或水温计测试温度;洗脚后用干布擦干,尤其应擦干足趾间;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避免赤足行走;不随意修脚,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郭娴提醒,儿童、足部出现破溃、水疱等感染问题者;足部动脉严重缺血表现者;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明显者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者等,皆不适合泡脚。早期未出现破溃的糖尿病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泡脚,配合功能锻炼,从而达到改善局部循环、改善症状的目的。
泡脚时间20分钟以内
15分钟-20分钟为宜;饭前饭后不宜泡脚,避免胃肠区域的血流循环受到影响,不利于消化;泡洗时间建议选择在睡前进行。
水温不要超过40℃
水温要控制在38℃至40℃,很多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温度感觉迟钝,最好用手去试水的温度,遵循先加凉水再加热水的原则,避免烫伤风险。
趾甲避免剪成圆形
需要修趾甲的糖尿病患者应在泡脚后趾甲较软时修剪,趾甲要平剪,不能剪成圆形,以免伤及甲沟出现感染。
新京报记者张兆慧
点击图片阅读
▼
科学“秋冻”适时添衣做好这三个部位的保暖
秋季皮肤干燥紧绷,补水既要“外用”还需“内补
夏季吃苦如吃补?提醒:寒凉食物老人、儿童不宜多食
本文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