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5旬大姐突发脑出血深度昏迷两个多月后苏醒
TUhjnbcbe - 2025/5/10 17:09:00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2280.html

李俊主任检查张大姐的恢复情况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汪志忠、周宪)“醒了,醒了,19床的张大姐,就是那个昏迷了两个多月的,她醒过来了。”“真的假的,太不容易了,走走走,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两天,医院(医院)神经外科的医护都格外兴奋,因为他们照料了整整两个多月的陷入深度昏迷的张大姐(化名)于昨天苏醒了。

5月10日的清晨,神经外科刚交完班,“呼叫,呼叫,CT室现有一名脑出血患者,已经昏迷,请神经外科医生速到CT室。”一通来自卒中绿色通道的紧急呼叫,打破了科室的宁静。患者张大姐今年53岁,家住武昌,早上6点半左右被家人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意识障碍并伴有呕吐,于是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大量出血,判断右侧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微弱,血压高达/mmHg。”患者此时一只脚已经跨进“鬼门关”,生命危在旦夕。神经外科主任李俊教授判断,如不立刻手术,患者随时可能死亡,但手术风险极高,即使成功,生还希望依旧渺茫。在与患者家属紧急沟通后,家属决定做手术争取一线生机。

对于已经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常规手术方式是直接行开刀把血肿清出来,把头盖骨去掉一部分减压,但过程通常需要花费1~2个小时,病人可能在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中死亡。为了尽可能缩短脑疝时间,争取更大的脑功能保护,基于以往的抢救经验,李主任决定先在床边钻孔引流血肿减轻脑内压力,再进手术室行开颅手术。

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兵分两路。第一组在NICU床边快速颅骨钻孔引流血肿降低颅内压,并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实时监测颅内压,尽可能的保护脑功能,为后续开刀争取宝贵时间。引流部分血肿后,患者颅内压由60mmHg下降至12mmHg,血压从/mmHg下降至/60mmHg,散大的双侧瞳孔恢复至正常大小。另外一组人员已经在手术室做好开颅手术准备,为患者行“右侧额颞顶脑出血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惊心动魄的手术历经4个小时后宣告成功,张大姐被顺利推出手术室。

但考验和困难并没有结束,术后张大姐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自主呼吸微弱,形成呼吸机依赖,长期卧床,也让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四肢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等一系列并发症。重症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累及多个系统,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病情,神经外科很早就组建了专门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配备了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多种重症监护设备。

只要有希望,医护人员绝不会放弃。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努力,日夜守护在病人床边,密切监测观察病情变化,提前预判各种可能不好的征象,防止病情恶化。

为了防止长期带呼吸机发生严重肺炎,NICU医生、护士、康复科技师一起为患者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痰液引流;为了避免张大姐关节挛缩畸形,医护每天间断活动大姐肢体;为了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抵抗感染并发症,科室营养师为病人制定营养饮食计划,根据情况随时调整食谱;为了让大姐醒过来,医生提醒家属录制各种声音来刺激患者……

在张大姐昏迷一个月时,她的家属也曾崩溃过,拉着医生的手哭诉:“是不是就醒不来了?永远就这么睡下去?到底还能不能醒?!”“走到这一步了,您跟我们都不容易,虽然患者还没清醒,但仍有希望,再坚持一下,再争取一下。”管床医生汪志忠安慰道。

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奇迹就这样来临了……“我总记得那天,我給我妈送饭,我喊了她一声,我就看到我妈妈的眼皮动了一下,我晓得她是真的活过来了,我当时浑身都在发抖。”张大姐的女儿回忆起母亲苏醒的那天仍然带着哽咽。

经过系统的促醒及康复治疗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7月20日,深度昏迷60多天的张大姐苏醒了过来。目前,张大姐正在积极锻炼,言语、自主进食能力正在逐渐恢复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5旬大姐突发脑出血深度昏迷两个多月后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