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心肌损伤和异常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室扩大,这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此外,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治疗,也会导致心力衰竭。
一、如何治疗心力衰竭?
虽然心力衰竭很可怕,但是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目前有多种药物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预后,缓解患者的症状。有些药物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肾功能个体化给药。而且临床研究表明,约1/3的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后,可以恢复心功能。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心力衰竭反复加重,应考虑综合治疗措施和手术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规范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要及时询问医生,不要自行停药,也不要擅自服用其他药物。建议使用用药清单、标明剂量药盒、闹钟、用药日志等。帮你每天按时服药。
二、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1、患者应该改变生活方式,放弃不良习惯,包括吸烟、饮酒和药物依赖,心力衰竭要尽早看专科医生,专科医生要开药对症,改善预后。
2、需要定期复诊,向医生陈述自己近期自我认知的变化。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3、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限制在每天1.5~2.0升,有助于缓解症状和肺充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液体摄入包括输液的水、饮用水、汤、粥、蔬菜和水果,而不仅仅是饮水量。为了及早发现液体潴留,每天测量体重是非常重要的。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体内液体潴留的“信号”。
4、心力衰竭患者应卧床休息,卧床做下肢被动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改善后,应鼓励患者在不引起不适的情况下适度运动,防止肌肉消耗。可以参加一些自己内心能够承受,力所能及的活动,但是不要操之过急,注意循序渐进。
最后,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感冒、呼吸道等感染、饮食不当、水量不受控制、食物过咸、不遵医嘱、擅自停药或减量以及未经医生同意添加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