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常常有各类疾病找上门。经常有人调侃称,“这都是前半辈子受的苦,造的孽。”在诸多疾病当中,血栓尤其让人深恶痛绝。
血栓,狡猾如狐,经常出现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该类疾病尤其钟爱大脑、心脏等重要部位,常常在此“安家”。
众所周知,血栓形成,会影响人体其他器官正常运作。严重者,比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甚至威胁生命。
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血栓预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正常来讲,血栓形成,身体会发出预警,如果能抓住这些重要信号,及时就医,尽早治疗,或许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血栓是到底是如何在人体“安家”的?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包含两套血液系统,一套为凝血系统(负责凝结血液,比如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另一套则为抗凝系统(阻碍血液凝固,如抗凝血酶Ⅲ和肝素等)。
两套系统”相爱相杀“,各司其职,既能够在人体出血时有效止血,又能够疏通血管,代谢血块,保证血液畅流无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血液内循环平衡,一般不会发生血液堵塞情况。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人体不是精密运转的机器,也时常出现差错。若凝血系统或者抗凝系统出现异常,比如凝血因子受损或抗凝血酶Ⅲ等分泌减少,血液平衡被打破,血液抗凝功能被削弱,高凝功能“水涨船高”,血栓形成。
常见重症血栓有两种,一类是脑血栓,会导致肢体单侧功能障碍,临床症状表现为偏瘫、语言功能障碍、植物人、死亡等。另一类则是心血管血栓,会导致心肌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不过,无需惊慌,血栓形成前,身体会发出“求救信号”,抓住这些黄金信号,或可自救。
血栓形成前,身体会发出4类预警,建议早做预防
1、四肢不适感明显
身体血栓形成,血液流通不畅,四肢异常感最为明显,一般表现为:
单侧躯体疼痛异常,小腿或大腿内侧疼痛感较为明显;
四肢肿胀、发黑;
单侧躯体麻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腿部功能异常
腿部容易产生静脉血栓,常表现为:腿部异常发红,按压痛感强烈;患者弯曲双脚,腿部牵拉疼痛感加剧,日常生活时常伴随腿部痉挛,夜间尤为明显。
3、心悸,有窒息感
窒息感强烈、心悸,可能是心脏血栓或肺血栓形成前兆,临床表现为:患者在平躺或者深呼吸时,胸部疼痛感加剧,引起异常咳嗽或咳血;日常行为活动中,没走几步路,就心跳加剧、心率不规则,头晕出虚汗、呼吸急促、伴随肩颈、胸背等部位不适感。
4、语言不清
语言表达不清,多为脑血栓,血栓压迫大脑神经,引起语言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丧失、抽搐、偏瘫、丧失言语表达功能等,必须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1、健康饮食
正所谓,“病从口入”,血栓形成,摄入高热量食物是诱因之一。此类食物脂肪含量过高,长期食用,会导致动脉硬化,血液流通受阻,血栓形成。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补充瓜果蔬菜及水分。
2、避免久坐不动,适量运动
部分上班族,往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此类行为,容易导致腿部血液流速减缓,血液流通不畅,加速血栓形成,工作劳累之余,要多站起身活动;平时也要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消耗,预防血栓形成。#健康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