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5日心胸外科与介入科合作,在DSA又一次为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成功实施了下腔静脉造影+静脉滤器置入术+髂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患者深静脉血栓累及范围广,大块儿血栓从髂静脉突到下腔静脉且位置高,血栓脱落风险极高,经过术中精细操作,手术顺利结束。
病例回顾:患者为43岁女性,在外院子宫切除术后20天,术后一直卧床未早期下床活动,7天前开始出现左下肢疼痛,3天前开始整个下肢肿胀明显,来我院就诊。经我院心胸外科李奇副主任医师查看病人了解病史后高度怀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行双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左下肢所有静脉血管都有血栓,累及股静脉及髂总静脉。患者病情危重,血栓范围广,随时有血栓脱落造成急性肺栓塞、猝死的风险。李奇副主任医师立即联系介入科陈帅主任进行会诊,经过病情讨论,确定治疗方案:下腔静脉造影+静脉滤器置入术+备髂静脉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于4月5日下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上述介入手术,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在心胸外科继续接受静脉腔内溶栓治疗等后续治疗,目前患者左下肢肿胀已明显减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下肢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管内皮损伤易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血栓。久病卧床,术中、术后以及肢体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是造成血流缓慢的外因。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给予抗凝药物,鼓励病人作四肢的主动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下腔静脉造影+静脉滤器置入术+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与介入科合作已为多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疗效满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供稿:心胸外科李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