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止于至善。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关怀患者、情暖人心”等字样的锦旗送到血透室医护人员手中。这是24岁的年轻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医护共同努力,各项指标良好,达到换肾要求,成功换肾后,与家人一起到血透室送上锦旗的情景。
像这样的场景经常重现,一声声感谢、一次次感动,充盈着血透室的每个房间。年,血透室认真践行民本理念、为民思想,突出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两心”,围绕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业务技能、服务质量、科研成果等方面,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标准化、流程化、人性化、科研化“四化”,以优良的作风、过硬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厚植“血浓于水”的医护情谊,赢得了患者满意和广泛赞誉。
标准化提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得到新加强
标准化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质量管理和技术沉淀的最好方式。我们注重在工作标准化上下功夫,自年初开始,根据新的变化和要求,对血液净化质量管理工作手册进行认真梳理、逐条对照,并陆续开展各项制度、流程、诊疗常规、院感、应知应会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把标准变成规范、把规范变成习惯,确保透析护理质量安全。同时,制订无肝素透析同意书、溶栓治疗同意书、中心静脉拔管同意书、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同意书;针对特殊耗材,制订附件;其中包含所有的透析耗材,方便主管医师告知患者价格及数量、产地等,做到有效的知情告知。建立血透患者信息登记本,并实时登记,将患者每次透析上下机情况及用药情况记录在册,方便透析室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及时调整抗凝剂、脱水量、促红素、铁剂、降压药物的使用,为患者提供规范服务。
流程化再造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
坚持把流程再造作为一场自我革命,在规范程序、优化流程中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患者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联络协调流程,建立肾病内科医护人员群、血透医护人员群、腹膜透析患者群、血液透析患者群,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沟通信息,解决诊疗护理问题,传送各种医学护理进展、医院通知、科室要求,以及患者治疗注意事项等,提高了沟通效率。
优化工作交接流程,细化病房与血透室之间血透患者的转运交接工作,制定护理转运交接制度,有效杜绝了血透治疗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开展治疗前接诊温馨提示、治疗前小讨论(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各治疗组患者相对固定,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优化特事处置流程,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流程规范,特事特处,提高效率,切实把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当内瘘患者“生命线”受到威胁时,启动“绿色通道”。当内瘘处血栓形成时,由护士长、质控护士、责任护士一起评估内瘘,有专人陪同B超确定血栓位置,在B超引导下穿刺动脉留置针,增加穿刺成功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减少就医的繁琐和治疗的费用,并降低患者痛苦和皮下血肿的发生,提高了内瘘溶栓的成功率。再如,为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更好维护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开展“扣眼穿刺”;并加强“绳梯式穿刺”管理,邀请患者参与到穿刺管理中,做到同质化管理;对首次使用内瘘的患者,由医生在B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由高年资护士做“画图式穿刺”,确保穿刺一次成功。
优化院感管理流程,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有创操作管理,血透室与病房交接管理等。特别是在透析患者增多的前提下,科室诊疗行为以制度为准则,严格按照各项流程要求规范行为。全年院感发生率均小于10%,无院感爆发流行事件,未发生护理事故,无1起护理纠纷发生,省市级领导多次到血透室检查,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人性化关怀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新提高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生日快乐”的欢快曲调,血透室护理人员为患者过生日。漂亮的生日蛋糕,点燃生日蜡烛,送上生日贺卡,大家一边拍手,一边放声歌唱,现场气氛非常温馨。
这是血透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呵护关怀患者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血透室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切实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中提高患者满意度。
诊疗前温馨沟通,利用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