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烫手的山芋rdquo重
TUhjnbcbe - 2020/12/21 13:31:00

引言:18岁的青春年华,数天前做完流产手术,在家庭刚刚度过一关时,重创再至,女儿昏迷不醒,原因不明,经外院转入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经神经介入小组攻关治疗,最终度过难关。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危险且具有致命性的疾患,发病原因是颅内静脉窦多发的血栓形成导致多处静脉窦闭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和严重的颅内高压。其临床表现包括:严重头痛、抽搐、中风样发作木僵甚至昏迷等。血管内治疗通过股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进入颅内静脉窦进行机械碎栓和微导管内药物持续溶栓,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采用机械性碎栓,增加血栓与溶栓药物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了溶栓效率;快速恢复颅内静脉回流、缓解颅内高压、减少并发症。

一.一般情况

患者女性,18岁。

主诉:头痛1周,伴神志不清2天。

术前查体:意识昏迷,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mm

对光反射迟钝,颈强,四肢可活动,肌力无法精确测定。

辅助检查:

头颅CT提示:颅内多个静脉窦高密度影像,右侧顶枕部脑出血。

头颅MRI、MRV提示:左侧枕叶脑梗塞,颅内静脉窦发闭塞。

DSA提示:上矢状窦、下失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双侧乙状窦闭塞,颅内仅剩下海绵窦-岩下窦-颈静脉球途径引流颅内静脉血。

二.血管内治疗过程

左侧股动脉和右侧股静脉联合插管,股动脉脑血管造影同时进行股静脉途径的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将导管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上腔静脉送到颈静脉球部,微导丝在闭塞静脉窦内进行物理碎栓,并在静脉窦血栓每隔1厘米距离微导管内推注溶栓药物,最后将微导管放在上失状窦前1/3处,进行微导管内持续推注溶栓药物。微导管留置持续溶栓期间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功能变化,不断地调整溶栓药物的剂量,术后3天患者意识转清,1周MRV复查提示颅内静脉窦均已通。最近复查,患者已回工厂上班,无不适。

微导管带微导丝超选进入上矢状窦:

术后1周MRV: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烫手的山芋rdquo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