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是一种非独立性的血管疾病。
随年龄增长、各种不良习惯的影响,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人都会出现血液粘稠。
但有时,有些人会忽视血液粘稠的信号,最终导致血管堵塞,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
4个症状不断出现,十有八九血液“粘稠如粥”,越早检查越好!症状一:晨起后头晕,晚上清醒
经过一宿的休整后,正常来说,机体是有精力、思维活跃的状态。但血液已粘稠的人,早上起床后,会出现头晕目眩、思维反应迟钝的表现,一直要到早饭后,才能慢慢恢复。
这类人到了晚上会很清醒,精神状态很好。别为这是好事,有可能疾病正在“逼近”你。
症状二:午饭后犯困
酒足饭饱之后,全身血液流向胃部,导致大脑缺氧,会有打哈欠、很困的表现,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好转。
但血液已粘稠的人,若中午不午休一会儿,恐怕一下午都是无精打采的状态。
症状三:视力一阵阵模糊
随年龄增长,视力会下降,出现老花眼。但看东西出现一阵阵模糊,就要警惕了。
血液已粘稠的人,血液不流畅,阳气和营养物质都无法及时供给视神经,从而导致视网膜及视神经短暂性缺血、缺氧。
症状四:下蹲干活,胸闷气短
正常人蹲着干活,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喘气。
但血液已粘稠的人,尤其是肥胖人群,蹲下会费劲,干活更会感觉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来,这时,可能是肺部、心脏等处缺血、缺氧导致的不适。
血液是否粘稠,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测出来。
血液粘稠度,会随着不同时间段、不同习惯而发生改变,如清晨起床后,血液粘稠度比较高等。
确诊血液粘稠后,记住,这3样食物最好少吃!1,动物脂肪
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不一样。
动物脂肪几乎都是饱和脂肪酸,吃太多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所以,像五花肉等最好少吃,也不要经常大鱼大肉、暴饮暴食。
2,高糖食物
糖,进入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高糖饮食会使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堆积,促使产生更多甘油三酯,而甘油三酯偏高,会使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增多,从而威胁人体健康。
3,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进入体内会使氧气消耗更快,对血液粘稠的人来说,更容易喝醉,从而增加患酒精肝、脂肪肝、高血脂等风险。
切记,高血脂的人,其血液粘稠度会比较高,而血液黏稠度高不一定是高血脂。
预防血管堵塞,保护好血管,谨记“4个懂得”:》》第一:懂得主动饮水
水,是人体重要的稀释剂和排*剂,补充水分,利于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
尤其是清晨醒后,刷完牙,一杯温水,能及时补充体液,稀释血液。
两餐之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喝水时,可放些小植物,有利于降脂,改善血液粘稠状态。
将荷叶、小叶苦丁、蒲公英叶三者搭配在一起,制成荷叶苦丁茶,每天坚持泡水喝,有改善血液粘稠的作用。
荷叶,能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研究发现,荷叶的水煎剂还可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
小叶苦丁,能促进去氧肾上腺素诱导的动脉收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同时,对食高胆固醇诱发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从而降低血脂。
蒲公英,有利尿排*作用,可促进体内*素排出。且研究发现,蒲公英有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第二:懂得食用油搭配
生活中,食用油摄入营养较单一,会导致身体营养素失衡。
懂得食用油搭配,让营养素更均衡的摄入,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将富含亚麻酸的有机苏子油、富含油酸的橄榄油、富含亚油酸的大豆油,按1:2:2比例搭配,每天食用25-30克。
其中,有机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是现代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之一,且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要从食物中摄取。
研究发现,α-亚麻酸进入体内会分解EPA,而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能促进血液内的脂肪转运,将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肪白胆固醇等“坏的”代谢出体外,调节脂质代谢,预防血栓形成。
》》第三:懂得早餐的重要性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天的精神状态与一顿早餐有很大关系。
同时,不吃早饭对血液粘稠度也会有很大影响。
有研究发现,不重视早饭就是不重视生命,不吃早饭会缩短2.5年寿命。
不吃早餐的话,胃中没有可消化的食物,这时,一种蛋白质因没吃饭而产生,叫B型血栓球蛋白,它会导致血液凝固,患心肌梗塞的几率增高。
所以,不吃早餐,血小板,相对而言会更粘稠、更聚集,血栓容易形成,更衣诱发心梗、脑梗等血管疾病。
此外,不吃早餐,会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长期如此,就会增加患心肌梗塞、脑梗等病。
》》第四:懂得调整压力
很多生活实践表明,长时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
所以,学会调整情绪,减轻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可适当的运动,不仅利于改善不良情绪,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