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3岁。
入院时间:-3-07。主诉:头痛3天,左侧肢体无力伴发作性抽搐2天。既往史无特殊,吸烟5年(约10支/日),个人史无特殊。影像资料PART/02-3-6CT△颅脑CT平扫:右侧额叶较大范围低密度,伴局部高密度出血;局部上矢状窦部位可见三角形高密度(红箭),双侧脑表面可见条索状或结节样高密度(*箭),边界清晰,提示急性红色血栓形成。
△颅脑CT平扫(横断、冠状和矢状面重建):上矢状窦和皮质静脉高密度区CT平均值在60-75Hu之间,显著高于正常血管密度CT值。△颅脑CT增强扫描(冠状和矢状面重建):上矢状窦(红箭)和右侧局部皮质静脉(*箭)管腔造影剂充盈缺损。-3-7MRI△颅脑T1WI、T2WI和SWI:右侧额叶出血性梗死。△颅脑T1WI、T2WI、SWI和FLAIR:上矢状窦(*箭)和右侧额部皮质静脉(*箭)急性血栓呈等T1和低T2信号,SWI呈显著的磁敏感效应低信号;FLAIR上右侧额部皮质静脉急性血栓呈低信号。△增强颅脑MRV:原始图像可见上矢状窦(红箭)和局部皮质静脉(*箭)管腔造影剂充盈缺损;MIP重建图像可见上矢状窦中后部闭塞,额部皮质静脉显影稀疏。-3-8CT△颅脑CT平扫(冠状面重建):仍可见右侧额部皮质静脉高密度血栓影;右侧半球出血性梗死较前加重,水肿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明显向左侧移位。
入院后经充分评估,未能发现脑静脉血栓的明确原因;虽经抗凝、脱水降颅压等积极治疗,但效果不佳,病情持续加重,自动出院。
简评PART/031、脑静脉系统血栓虽是少见疾病,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颅脑的病理损害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高压、脑水肿、淤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等;本病例即表现为出血性梗死,并短时间内进展加重。
2、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确诊依赖于影像学(主要是CT和MRI)检测到确切的血栓征象。如本病例的颅脑CT发现了上矢状窦和皮质静脉血栓高密度影,增强MRV和增强CT扫描检测到典型的上矢状窦和皮质静脉管腔造影剂充盈缺损。3、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例表明急性期脑静脉血栓在常规颅脑MRI序列(T1WI、T2WI和FLAIR)上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于SWI上表现为显著的磁敏感效应低信号,这种夸大低信号在形态上明显大于正常脑静脉轮廓,且边界毛糙不清,对诊断急性皮质静脉血栓尤为敏感,阅片时要注意识别。4、笔者的一项研究比较了脑静脉窦血栓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和单纯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发现合并皮质静脉血栓患者较多发生脑实质损害(脑水肿、淤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临床症状重,短期预后差。其机制可能是:皮质静脉血栓直接阻塞了脑叶实质静脉的回流,或阻塞了侧支循环通路,引起脑实质静脉内压力显著增高,导致淤血水肿,进而梗死或(和)出血。5、笔者近几年的实践发现,对类似于本病例的抗凝治疗效果差的脑静脉血栓患者,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常能逆转病情,促进恢复,获得意想不到的好疗效。遗憾的是,笔者在年还未开能展脑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技术。原创作者:陈红兵
编辑:*欣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