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多的山西学术传播告一段落。
和一位又一位的初级医疗单位的大夫聊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案,我为基层大夫们勤奋好学的专业态度称赞的同时,也不由得为乡镇县域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栓的多发而担忧!
提到血栓,读者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肢体共济失调(一边身体运动功能失调,走路趔趄,不能流利言语或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等),其实这是严重的脑血栓后遗症造成,而许多患有心脏血栓的患者甚至失去了生命!这个误区促使我想和基层的大夫们聊聊血栓的生成发展机制。
人类的进化已经到了非常精密的阶段!比如产生了血黏或血栓,人体会从血管壁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加强纤溶酶对血栓纤维蛋白的溶解,确保血液粘稠度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可以自主清除血栓。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发生血栓造成血管堵塞?
这是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存在凝血和抗凝两套系统,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凝血与抗凝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既不会出现血管堵塞,也不会出血。
但当我们的血管受到伤害时,比如,胳膊腿划破了,凝血系统就开始启动,血小板聚集,红细胞黏附,纤维蛋白形成,形成一个块状物堵在伤口上,避免我们失血过多。这个块状物在流血停止后,也就不再继续长大了,这就是抗凝系统在起作用,不至于血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甚至造成堵塞。
凝血和抗凝的任何一方启动后,另一方会在适当的时候同时工作,使我们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机制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而临床的血栓疾病,对于绝大多数比较大的血栓,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等血栓情况,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自身的抗凝系统无法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血栓已不受抗凝系统控制,就会发生血管堵塞,形成更眼周的后果。
凝血是正常的保护机制,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血管内,就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斑块突然破裂,凝血机制启动,立即形成血块,这就是血栓,不断的血栓扩大,就会堵死血管,就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就会造成心肌坏死,危及生命!
凝血系统将血小板聚集,红细胞黏附,纤维蛋白形成血块本来是做好事的,是形成保护,让受损部位得以更快更好的修复,修复完成之后血栓也就没有用了,机体设计出了一套纤溶系统来溶解不再需要的血栓,之所以叫纤溶系统是因为血栓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的叫做纤溶系统。
我们在临床确实也能碰到大血栓自溶的情况,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来做造影发现血管通了,但是这种几率非常小,对于几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都不可能自动消除血栓。都需要正规的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取栓,支架等等手段。
正常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在健康的机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既不会形成过多的血栓造成堵塞,也不会因为血栓形成不利造成持续出血。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血栓疾病发生,且发生率还在升高,所以我们还是要主动来预防血栓疾病,而不能指望血栓自动溶解。
第一、动脉血栓的最常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就会形成血栓。
哪些人容易动脉粥样硬化呢?
1、高脂血症者;2、糖尿病患者;3、高血压者;4、吸烟者;5、高龄人群;
6、绝经、更年期女性;7、肥胖超重者、代谢综合征者;8、缺乏锻炼人群;9、有家族血栓病史者。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要戒烟限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运动锻炼、科学减肥、规律生活、开开心心、早发现三高早治疗三高,从而远离血栓疾病!
第二、静脉血栓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流缓慢,或是自身凝血机制出了问题。
哪些人容易患静脉血栓呢?
1、老年人;2、活动较少或卧床者;3、心脏功能较差;4、肿瘤患者;5、静脉曲张;6、骨折术后;7、妊娠等等。
这些人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其最大的风险就是肺栓塞,和心肌梗死齐名的一个疾病。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翻身拍背,对于这些病患必须正规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必要时抗凝治疗!
第三、就是房颤人群,也是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一旦形成血栓,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所以房颤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就是抗凝预防血栓~红血栓!
房颤的治疗首要原则就是尽可能的维持窦性心律,根治房颤,左心耳封堵预防血栓脱落,并且长期抗凝治疗!
“红血栓”往往是红色,其体积比较大,主要是血液血小板聚集而成,如果在患者房颤时发生形成的血栓,那就是红血栓,红血栓造成心脏脑部血管堵塞面积大,因此致死致残率也很高。
“白血栓”体积比较小,白血栓观察的颜色为*白色,主要形成是动脉壁上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小板形成,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是更容易出现白血栓。
因此,对于心梗、脑梗、肺栓塞等患者而言,分清楚自己的症状和致病原因非常重要,可以提前预防治疗血栓带来的危害!
大家经常听说冲走血栓的言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肯定的说,冲走血栓绝对是不可能的。先不说怎么冲,冲到哪里去也是个大问题。机体的血管是封闭的、循环的,血栓从一个部位冲走就会到达另外一个部位,而无论冲到哪里,危害都是很大的。
就心梗脑梗而言,我们怕的就是血栓被冲走,如下肢静脉血栓如果冲到肺部,就会导致致命的肺栓塞。因此,无论科技再怎么发达,想要冲走血栓是不切实际的。而一些人定期输液通血管的做法,也是不建议进行的。输液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而输液所用的药物也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发现血栓症状并加以治疗该怎么做呢?
在临床上,对于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治疗方式只有两种,一是预防治疗,防患于未然、二是发现症状尽快溶栓或手术(通过血液检查和动脉硬化检查得知)。
首先是预防治疗:
红血栓不能单纯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解决症状:一般来说,血栓的不同类型,用药也是不同的,预防房颤的红血栓,原理上用药后是降低血液凝固,因此建议使用抗凝药物。例如:口服用四甲基吡嗪磷酸盐--“弘旭明”磷酸川芎嗪滴丸,华法林等。病情严重时可使用肝素等抗凝。
白血栓的治疗,往往选择降低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因此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还是可以选择:四甲基吡嗪磷酸盐--磷酸川芎嗪滴丸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
其次是急救性治疗:
使用注射剂溶栓药物治疗,是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作用,常见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等。但对血小板的解聚效果并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
急救性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越早越好,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溶栓最佳*金时间窗口是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开始溶栓,就有可能把新鲜的血栓凝块完全溶解,实现堵塞血管的再通,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若时间过长,细胞多已经坏死,而坏死是不可逆转的,再溶栓的话只能是增加出血的风险,患者获益较少。
另外,手术治疗常见有机械取栓、支架术等,最佳时机也是越早越好。若能在时间窗内进行,患者的预后一般良好,但是也要警惕手术风险。需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也需结合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来定。
急救性治疗实属迫不得已,上面说的是血栓的急救治疗,而对于血栓的预防,才是真正重要的。其中,就包括药物预防和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治疗药物的使用误区:阿司匹林并不是抗凝药,而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因为房颤而导致的红血栓患者是不可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而四甲基吡嗪磷酸盐--“弘旭明”磷酸川芎嗪滴丸不但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还能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的作用(说明书药理*理部分)!所以对红血栓同样有效。(1)
注:(1)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磷酸川芎嗪滴丸对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生成及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杨锐TMPP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4(5):
在药物预防方面,除了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治疗外,还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弘旭明”磷酸川芎嗪滴丸、阿司匹林、稳定斑块的他汀等。生活方式方面,需注意节制饮食,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为原则,少食动物性食物,多食蔬果等;戒烟戒酒;适度运动,养成好的运动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劳;注意情绪的管理,避免长期压力过大、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等。
预防治疗通用药物:“弘旭明”磷酸川芎嗪滴丸
“弘旭明”磷酸川芎嗪滴丸治疗血栓引起的心梗,脑梗、脑中风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在血栓形成、AMI(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磷酸川芎嗪滴丸对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生成及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杨锐TMPP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4(5):
3、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活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宫伟星TMPP心血管药医院药学杂志,10(11):-
4、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医院(医院)发现磷酸川芎嗪滴丸有尿激酶样作用,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溶解造成血栓的纤维蛋白。
5、抗血栓形成:TMPP可显著增强红血栓的溶解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白血栓增长趋势,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毛向刚TMPP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医师进修杂志,12(8):31-33
肖静TMPP药理研究的新进展华西药学杂志,8(3):-
6、扩张冠脉并拮抗内皮素-1(ET-1)的冠脉收缩效应:明显扩冠,抑制ET-1的冠脉收缩效应。
濮哲铭TMPP拮抗内皮素-1致冠脉收缩效应的初步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8(2):
7、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
张淑娟TMPP对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重生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7(7):-
血栓疾病无小事!正常人具体自我溶解血栓的能力,但别指望人类自我溶解血栓的本能,而是积极预防和治疗控制血栓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