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三大原因之一,同时VTE也是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1,但我国对于VTE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三位业内大咖郑月宏教授、张岚教授、杨涛教授,相聚于第八期“血管外科巅峰论坛”——世界血栓日专场云端,针对血管外科VTE防治的新理念、新策略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在此,小编整理了会议的精彩片段。
识别高危患者,是降低VTE发生的重要手段
血栓性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过去十余年,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临床上诊断病例数增加了10~30倍。院内最常见的静脉血栓性疾病VTE,从年到年,住院患者VTE发生率升高了5倍2,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不仅需要专业医师的重视,也需要全民参与了解。
临床80%VTE在临床上无症状,因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部分延误病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识别高危患者,进行有效抗凝预防,是降低院内VTE发生的重要手段。
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因素Padua标准3
(在Padua风险预测评估模型中,高危VTE风险被定义为≥4分,在例内科住院患者前瞻性观察研究中,60.3%为低风险,39.7%为高风险,在没有接受预防患者中,11.0%高风险患者vs0.3%低风险患者发生VTE(HRofVTE,0.13;95%CI,0.04–0.40)。
临床医生要警惕隐匿VTE发生前的“蛛丝马迹”,如:
?D二聚体波动
?单侧肢体的突发性肿胀
?排除心源性的胸闷、胸痛
?高危患者突发腹痛、头痛等
临床医生需重视对“病史、体征、筛查、检查”四大要素进行全面的询问与排查。目前可有效提升VTE诊断准确率的手段有:
?详细询问临床病史与查体
?血液检查:D-二聚体的不定期检测等
?CT超声影像:是否有肌间静脉以及小腿的深静脉血栓等
?PE: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等
?DVT:下肢静脉超声,CTA,MRA,血管造影等
?重视危险因素与警惕诱发因素
抗凝治疗前移,减少远期并发症
VTE是一种复发率、死亡率和晚期后遗症发生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其一年死亡率接近23%。其并发症会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临床医生通过将工作前移:急性期VTE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血栓负荷,慢性期长期的抗凝治疗预防复发,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VTE治疗策略:早诊断早治疗,保护好主要瓣膜结构和功能,避免远期并发症。
慢性期VTE管理策略:强调足剂量,足疗程的抗凝治疗。
?足剂量:按推荐剂量服用。
?足疗程:DOACs抗凝治疗的最佳时程一般认为需要至少抗凝治疗3个月。
重视长期预防抗凝,提升依从性:既往常用的抗凝药物治如华法林,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多、需长期监测INR随访凝血功能等使患者依从性差、持续治疗率低,12.3%的患者3个月内停用华法林4,导致患者复发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展望:
TE的防控应以血管外科为主导,却也不限于血管外科,目前越来越多指南与实践推出了各自基于本学科的VTE防控推荐。相信通过医生、科室、医院、卫生管理乃至国家的多层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VTE的风险防范意识,查找VTE的“高危因素”、提升早期诊治方法及技术,可以整体提高VTE的防治水平,有效降低院内VTE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98(36):-.
2.ZhangZ,etal.Chest.Feb;(2):-.
3.JThrombHaemost.Nov;8(11):-7.doi:10./j.-...x.
4.Chest.Feb;(2Suppl):e44S-88S.doi:10./chest.11-.
免责声明:
图文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现点,与血管资讯、Talkmed无关。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