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患者,男性,34岁。
主诉:头痛伴恶心、呕吐4日。
患者4日前晨起后头痛,呈胀痛,为全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共计10余次,不伴发热、精神症状,病前否认咳嗽、咳痰、腹泻等症状。
医院就诊,腰穿颅压mm水柱,白细胞50/μl,蛋白0.47g/L,糖5mmol/L,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治疗,转我院。
既往诊断“肾病综合征”1年,平素口服“强的松15mgQd”。
体格检查:T36.5℃,颈强2指,克氏征(+),布氏征(+),双下肢未见水肿,余阴性。
辅助检查:
尿蛋白:++
头颅CT:上矢状窦密度增高(与直窦相比)
初步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颅内感染(长期服用激素患者,注意与结核、隐球菌脑膜炎鉴别)
完善辅助检查:
复查腰穿:压力mm水柱,糖5.35mmol/L,蛋白0.16g/L,WBC1/μL
凝血:
尿常规: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头颅MRI:在T1、Flair相上均可见上矢状窦、右侧横窦血栓形成。
头MRV:上矢状窦(部分)及右侧横窦、乙状窦、颈静脉未见显影。
皮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头痛症状迅速缓解。
静脉给予甲强龙治疗,患者尿蛋白消失。
后续转肾内科继续治疗。
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的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严重的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NS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血栓形成是NS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包括:
1.抗凝血酶III、蛋白S缺乏(经肾流失);
2.NS患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呈负相关(白蛋白下降→肝脏反应性合成蛋白增加,包括纤维蛋白原也增加;纤维蛋白原分子量大,不能经尿漏出)。同理,V因子与VIII因子浓度增加;
3.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血友病因子浓度增加等原因导致血小板更容易聚集。
NS患者所有静脉都可以形成血栓,最常见的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抗凝的时机尚无公认的标准,内科教材认为白蛋白低于20g/L时应该抗凝。
血栓形成后应给予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都是有效的。
抗凝药物停用的时机取决于尿蛋白是否得到控制,否则血栓容易卷土重来。
一般来说,血栓形成后抗凝治疗持续6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白蛋白血症,NS患者INR达标较为困难。
年欧洲卒中组织颅内静脉窦血栓指南中关于治疗的部分推荐
1.急性期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2.急性期不推荐静脉溶栓(出血风险较大),特别当估计患者预后较好时;
3.急性期后继续口服抗凝药3-12个月(维生素K拮抗剂),反复发生静脉窦血栓或易栓症患者需要长期抗凝;
4.不推荐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特别是急性期;
5.不推荐通过腰穿、乙酰唑胺类药物、皮质醇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压根没提,注意!);
6.对于即将发生的脑疝,建议行去骨瓣减压术避免死亡;
7.妊娠期间发生静脉窦血栓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1.SeminThrombHemost.Jul;39(5):-76.
2.EurJNeurol.Oct;24(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