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止血、血栓形成与PTE抗凝治疗
(说明:护士手绘支援汤山医疗队)
血液是流动在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粘稠液体。血液由血细胞(45%)和血浆(55%)组成,约占体重8%(4-5L)。血细胞由红细胞(4.2-5.0*/L)、白细胞(4.0-10.0*/L)和血小板(-*/L)组成。血浆由水(91-92%)和溶质组成,与组织液相比,血浆蛋白质含量高,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红细胞主要通过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主要发挥防御作用,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止血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等功能,当血小板低于50*/L时候人体容易发生出血现象。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是不会凝固的,血液中含有凝血和抗凝两大类物质和过程。
参与生理性凝血的物质: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生理止血包括三个环节: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其过程有赖于血管、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及血凝和纤溶系统的共同参与。
血液中生理性抗凝物质主要有:抗凝血酶、肝素,以及纤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肺血栓栓塞症(PTE),简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最常见)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TE在肿瘤科并不少见,是晚期肿瘤病人致死原因之一,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
PTE: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DVT:深静脉血栓形成
症状与体征
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R20/min)、胸痛、咯血。其他有晕厥、烦躁不安、咳嗽、心悸等,体征:呼吸急促、发绀、心动过速、发热、血压变化等。
防治原则:全程评估、积极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
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降低VTE相关病死率的2个重要事件。
VTE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阳性不确定,阴性结果有排除意义),辅助检查彩超、MRI、CTA,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的金标准。
危险因素:高龄、肿瘤、活动少(制动)、近期大手术、伴发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VTE预防措施
早期预防是关键:健康促进、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内容包括:认识到VTE的严重危害性,重视VTE的预防;了解VTE的先兆;了解自身发生VTE的风险级别;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改善心理状态等方式预防血栓形成。教育形式:新媒体、科普讲座、咨询门诊等。
2、动态评估VTE发生风险(Wells评估表)。
3、综合防治策略。
(1)健康促进。
(2)物理预防:穿戴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机械泵等。
(3)药物预防:确定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时机,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表1、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LWMH)应用方案
组别
依诺肝素
达那肝素
那屈肝素
预防剂量
(1支/d)
40mg/d
0.4ml:40mg
U/d
0.2ml:U
0.4ml/d
0.4ml
治疗剂量
(1支/12h)
40mg/12h
U/12h
0.4ml/12h
注意事项
应用LWMH可发生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普通肝素半衰期短,鱼精蛋白可抑制其效应,适合有明确应用肝素指征情况下使用。
VTE治疗措施,关键点:症状监测、早期诊断。
1、症状监测和早期诊断,临床医师应具备VTE的识别能力,首选筛查手段:D-二聚体、血管加压超声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均很高)。
D-二聚体指标:升高不能作为诊断VTE的依据,正常可以排除血栓性疾病。
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造影(PTE首选)、静脉造影、血栓弹力图等。
2、DVT、PTE的临床表现
DVT临床表现:患侧下肢弥漫性疼痛和肿胀,可伴或不伴有下肢红斑、皮温升高、压痛,可伴或不伴有侧腰部疼痛。
PTE临床表现: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3、早期治疗:一般处理、抗凝、溶栓、安装虑网等。
一般处理:(1)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必要时给予镇静药、止痛药等对症处理。(2)吸氧。
在高度怀疑VTE时候,在诊断评估之前,需要进行经验性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口服抗凝,使INR达到2.0-3.0,疗程通常3-6个月。
西药:低分子量肝素(表1),阿司匹林肠溶片(负荷量mg,维持量mg/d)、波立维(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负荷量mg,维持量75mg/d)。
中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支,5-10ml,加入5%GS或NSml,静滴)、血栓通注射液(5ml/支,5ml加5%GSml静滴)、红花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10ml/支,10-20ml,加入5%GS或NSml,静滴)等。
及时请血管外科、介入科、ICU等专科会诊,开展多学科联合治疗(MDT)。
(年于南京医科大学五台校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