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容易和深静脉血栓混淆的疾病有哪些
TUhjnbcbe - 2021/8/23 17:06: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指深静脉内出现了血凝块堵塞静脉,多发生在下肢,是临床常见病,其典型的症状是突发的单侧下肢肿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挤压小腿肌肉产生压痛,皮肤会有些泛红,皮肤温度升高。但相当部分的患者可能根本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仅是以小腿抽筋,肌肉拉伤等原因就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会导致诊断延迟,从而带来风险。常见的导致下肢不适的血管病是需要和DVT区分鉴别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淋巴水肿往往在出生后即有下肢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主要因手术、感染、放射、寄生虫等损伤淋巴管后使淋巴回流受阻所致,因此可有相关的病史。淋巴水肿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足背部肿胀较明显,组织张力较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小,皮温正常。中晚期淋巴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粗糙、变厚,组织变硬呈团块状,一般不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如色素沉着、溃疡等。

2.腓肠肌撕裂或其他骨骼肌损伤,这种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与周围型下肢DVT类似。与下肢外伤有关,病人多在外伤或剧烈活动后发病。如果忽略外伤或剧烈活动史,常误诊为下肢DVT。

3.心衰,右心功能不全,一般是因为右心射血分数降低,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导致消化道淤血的情况,可造成静脉压上升,毛细血管内的静水压力上升。这种疾病引起的下肢水肿通常是双侧的,对称的,但无浅静脉怒张,也无皮肤颜色改变。

4.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也会和DVT有类似的症状,产生肢体肿痛,局部压痛,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泛红,但两者的发病位置是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DVT发生在深处血管,往往包裹在肌肉之间,而血栓性浅静脉炎则以浅表静脉为主,在肌肉的外面。因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有血管进行连接,所以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浅静脉血栓蔓延到深静脉,所以两种病的临床识别很必要,一旦发现血栓性浅静脉炎要及时治疗,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5.下肢动脉闭塞症,下肢动脉主要向腿部供应血液,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壁会出现脂质的沉积,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越积越大,最终造成动脉的狭窄或者全部堵塞。

当下肢动脉堵塞之后,阻挡了血液从心脏流向腿部的过程,患者会产生明显的腿部缺血症状,如下肢感觉凉,行走后疼痛抽筋,末梢麻木不适,皮肤温度降低,足部皮肤苍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坏疽。虽然典型动脉病的临床表现和静脉疾病区别较大,但还是建议患者在疾病初始阶段,就寻求经验的血管专科医生的帮助,进行诊断治疗。

6.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除了皮肤表面呈现出扭扭曲曲的血管团外,也会出现脚踝和腿部肿胀,疼痛,沉重感。

其发病原理是静脉瓣膜破坏之后,无法保证浅静脉的血液向心回流,主要是血液反流引起,导致静脉血液积聚在下肢。而DVT是因为深静脉被堵塞而导致的静脉高压,根本原因是血管的堵塞,比反流要更严重些,临床上一部分DVT患者也会出现静脉曲张表现。两种疾病在临床上有相似性,肥胖的患者尤其不容易完全区分,医生在诊断时常借助超声进行准确评估。

除了以上的血管性疾病,还有其他非血管性疾病,也会因为下肢不适就诊,需要和深静脉血栓进行鉴别,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虽然临床上有一些容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混淆的疾病,但是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近年来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已经逐渐加强,而相应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成功率也已明显提升。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容易和深静脉血栓混淆的疾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