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门诊上遇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案例。一位60岁的老太太,一年多以来,因为骨折,到我的骨科门诊报道了6次。她第一次看骨科,是因为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手腕骨折。手腕骨折治好后不到一个月,她在早起翻身的时候,不小心起猛了,导致了腰椎压缩性骨折,来到了我的门诊治疗检查,竟然发现3个椎体发生了骨折。就这样,这位老太太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接二连三的在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骨折。这种像瀑布一样接连不断的骨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骨质疏松不当回事,一年6次骨折马上找上门!
像瀑布一样接连不断的骨折的现象就是骨折的“瀑布级联效应”。骨折的“瀑布级联效应”形象地告诉大家,一次骨折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逐级放大效应。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风险是从未骨折的人的3倍,发生第三次骨折的风险是从未骨折的人的5倍!
导致老太太骨折的“瀑布级联效应”的原因,是她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由于年龄增长和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骨密度开始逐步减低,骨的强度和抗折性随之降低,脆性增加,于是她便出现了一年来发生6次骨折的极致情况。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嘉
在严重骨质疏松情况下,任何轻微的动作及损伤都会引发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生在脊椎、髋部、手腕和肩部四个部位,也可发生脊椎的多个椎体上。
中老年人骨折尤以髋部骨折最为常见。发生骨折后,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卧床,非常容易引起或加重骨折的并发症,如发生褥疮、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泌尿系感染等,很多患者因并发症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因此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骨质疏松症危害严重,不仅需要治疗,更应及早重视预防骨折的发生!
出现这两个症状警惕是骨质疏松症在预警!
1
短时间内身高变矮
人体躯干是由脊柱支撑的。而椎体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骨质疏松是最容易“盯上”松质骨的,随着松质骨内的骨小梁变薄、减少、消失甚至形成了空洞,骨骼的强度、抗压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椎体骨的承重机能也开始减退,就连自己的体重也都有可能使椎体受压变形、短缩。这从身体的外表上看就是会显示出身高变矮的现象。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嘉
中老人应要注意自己的身高变化,如果比年轻时矮了3厘米或以上,应尽快去检测骨密度。
2
腰背不典型疼痛
骨质疏松造成的腰背疼痛不典型,经常与其他疾病混淆。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嘉
关节损伤、肌肉劳损、脊柱曲线不正常,甚至走路、站立久了,也会产生类似的疼痛。单纯的骨质疏松疼痛,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但其他原因的疼痛却不会因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而缓解。
在另一方面,有些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一定会感到疼痛,他们可以没有什么症状,在体检或X光检查时发现有骨质疏松,意味着骨量已经丢失了30%以上。
维护骨健康一定要这么运动!
对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减少久坐,每周至少进行~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体弱的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场地条件,决定运动方式和强度。
1
步行
研究发现,低冲击的活动如慢跑结合散步,有助于减少绝经期妇女髋部和脊柱骨密度丢失,建议每天慢跑结合散步至少30min。
2
太极拳
研究发现,太极拳对缓解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下降和骨代谢的生物标志物有积极作用,为有效达到强健骨骼的作用,建议每天打太极拳30min至少持续12个月。
3
阻力训练(哑铃、举重)
研究发现,渐进式阻力训练是绝经后妇女改善脊柱和髋部骨密度的最佳方法。更年期妇女通过高负荷低重复的强化运动而不是低负荷高重复的阻力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