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张一宁,陈华江
上期我们说了,血栓是个阴险的狙击手。
那么,怎么预防血栓的伏击呢?
下肢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都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的下肢静脉血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卧床不动。
下肢骨折啊、关节置换啊、腰椎手术等等,为了减少受伤/手术部位的负重,常常需要卧床。
这一卧床,腿不动了,血流得就慢了;一慢就容易“结块”、即是血栓了。
至于血液高凝状态,各种刺激都可能引起血液高凝,手术也是其中一种。
所以做个手术,基本上前两条就都占了。
如果凑巧病人再有高脂血症或血管壁损伤,那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现代的骨科手术,倾向于打内固定钉来加强,就是要在早期用内固定钉代替骨折/做手术的骨头本身,来承担身体的重量,好让患者早下床。
腿脚活动了、血液通了,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就少了。
所以如果身体状况好,做完手术可以下床,一定要早早尝试。
不过即使有内固定钉,遇到年纪大的、骨质疏松的等等情况,也要考虑下床太早内固定钉会吃不消。
这时候就要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
自己抬抬腿、弯弯膝盖;家里人在的话,给捏一捏、按摩按摩肌肉,一定要“下重手”,不能只是皮肤上摸摸,要捏到肌肉,才能促进里面的血液流起来。
能稍微坐起来一点时,就先摇高床头坐坐;再像图上这样,家属帮忙坐到床沿。
摇高床头坐和把家属当靠背坐,区别在哪儿呢?
不止是让孩子表现孝心的机会
把家属当靠背坐时,膝盖要弯起来、腿可以垂到床下,和腿平放在床板上的坐是不一样的。
身体再恢复一些,就可以下床坐坐;再好点,下床走走。
总之,科学范围内,发挥一切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自己的腿部肌肉早早运动,这样肌肉就能发挥“血液泵”的作用,促进正常的、生理状态的血流,最大程度上把血栓“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