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指患者的食管到肛门部位的消化道的出血表现,由于出血部位的不尽相同,故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也有所差异。目前来说,常见的消化道出血原因有如下几种,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个人病因接受相应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一、上消化道出血
若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则局部可能会发生出血表现。部分患者的食管胃底出现静脉曲张破裂时,也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而言,还易增加身体大出血风险,需及时就医接受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除溃疡及静脉曲张破裂外,由于饮食、药物等刺激性因素影响,可能会加重胃黏膜糜烂几率,使患者发生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除此之外,胆囊结石、食管损伤、胃部息肉肿瘤等病症都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多表现为黑便、呕血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二、下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小肠部位出血与结直肠出血。小肠出血与钩虫感染、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抗炎药效成分刺激、缺血性肠病等因素有关。结直肠出血主要与肛周疾病,如肛裂、痔疮的形成有关。此外,肠结核、肠息肉也可能会导致结直肠出血,患者可见暗红色血便。
由于每位患者出血的病因不尽相同,因此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式有着较大区别。如果患者在消化道出血期间伴有剧烈的腹痛感,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后对症治疗,有利于控制病程进展,降低大出血的发生风险。